小时候经常到河边捞河蚬,听说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捞不到了!

许多“70”后或“80”后的小伙伴们,都有着儿时下河摸蚬的美好回忆。

河蚬一年四季皆有,在每年的端午前后最为肥美。只要水环境好,河蚬就会大量繁殖。而美味的蚬子价钱十分便宜,一斤不过几元,许多家庭主妇都爱购买。

蚬子做汤清甜可口,爆炒味香诱人,生腌风味独特。而潮汕人食蚬,更是到了极致,或炒或汤或煎或腌,五花八门,各有特色,令人叹为观止。脱壳的蚬肉或拌以葱丝炒之,或加入茨粉煎成蚬烙,皆成佳肴。 

丹东黄蚬子凉拌(河蚬被遗忘的美食)(1)

河蚬,拉丁学名Corbicula fluminea,英文名称为Asian Clam(亚洲蛤蜊)。属于双壳纲,真瓣鳃目,蚬科,蚬属。有两片对称的外壳。

贝壳中等大小,呈圆底三角形,壳高与壳长近似,两壳膨胀,壳顶高,稍偏向前方。壳面有光泽,颜色因环境而异,常呈棕黄色、黄绿色或黑褐色。壳面有粗糙的环肋。韧带短,突出于壳外。绞合部发达,闭壳肌痕明显,外套痕深而显著。

丹东黄蚬子凉拌(河蚬被遗忘的美食)(2)

河蚬栖息于淡水的湖泊、沟渠、池塘及咸淡水交汇的江河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在俄罗斯、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均有分布。

河蚬是一种具有很强环境适应能力的双壳类水生生物,它吸取周围环境介质中的元素,通过其软体的分泌作用形成其碳酸盐成分的壳体.因此河蚬壳体的化学组成应该反应环境介质的地球化学特征。

丹东黄蚬子凉拌(河蚬被遗忘的美食)(3)

蚬虽普通,却一身都是宝。蚬肉营养丰富,肉可鲜食,也可入药。有开胃、通乳、明目、利小便、治脚气、去湿毒及醒酒之功效,还可治疗肝病、麻疹退热等。河蚬是底栖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壳粉可作石灰的原料。

河蚬养殖既适合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合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投肥养殖。养殖河蚬成本低、产量高,易捕捞,可以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经济效益显著河蚬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蚬干、罐头、冻蚬肉或腌制成咸蚬。这不但在国内受到人们喜爱,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普遍受到人们喜爱。

提供出口的商品河规,一般壳长25~36毫米,壳高22~33毫米,壳宽16~28毫米。个体重4~7克,每公斤160~220只。

河蚬亦可以作为农田肥料。施用碎蚬肉、碎砚壳,对酸性土壤有改良作用。

丹东黄蚬子凉拌(河蚬被遗忘的美食)(4)

近几年来,随着河蚬出口量的增加,河蚬价格不断提升。日本,韩国每年向我国进口上万吨的鲜活河蚬,作醒酒,护肝药膳。

河蚬不但可以作为中药的药材,有开胃、通乳、明目、利尿、去湿毒、治肝病、麻疹退热、止咳化痰、解酒等功效,而且还是禽畜类和鱼类的天然饵料。经过粉碎的蚬肉、蚬壳配入混合饲料,饲喂禽畜有促进生长繁殖的作用,可提高禽类产蛋率、畜类产乳率。河蚬也可作为某些特种水产品的鲜活饵科,近几年来,随着鳖、鲤鱼、黄鳝、蟹养殖的发展,人们也开始重视河蚬的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