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16年油煎火烹之后,VR在硬件、内容、渠道以及用户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发展。销量作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也算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其中轻度用户以及VR盒子的组合更是成为得分主力。因此到了2017年,市场中VR硬件产品仍会以手机盒子为主,价格及逼格更高的VR一体机、PC端VR头显可能还要做一段时间的“发烧友玩具”。

在各类手机VR盒子中,象征着“九块九包邮”的Cardboard纸盒眼镜已经被山寨厂商玩坏了,甚至“沦为赠品”。被视为业内标杆三星Gear VR对国内用户而言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就给国内VR头显企业发展机会,比如最出名的暴风魔镜。到2016年底,人们认为VR与季节一样步入寒冬,这时候暴风魔镜走到台前,发布了新款VR盒子以及VR一体机,颇有一种“万木春”的气势。随后这两款产品——暴风魔镜S1和暴风魔镜Matrix亮相CES2017,吸引了很多国外观众驻足体验。今天笔者将进行评测的则是价格亲民、轻薄时尚的暴风魔镜S1。

这款产品于2016年12月20日发布,颜值颇高,主打轻薄。暴风魔镜S1不算绑带机身重量为220g,采用菲涅尔镜片,FOV 110°,支持0-600°近视调节,53-73mm瞳距自适应。该款产品可适配iOS、Android系统手机,推荐手机屏幕4.7-5.5英寸、分辨率1920*1080,并配有手柄一个,售价199元。 主角介绍先告一段落,下面我们开始正题!

外观(一)

尽管用户戴上VR头显后完全不需要在意其外观如何,但毕竟是戴在头上,太过分也不像话啊,特别是在这个注重颜值的时代,漂亮就是一种实力!暴风魔镜S1外观设计简洁大方,主体采用了白色与银色搭配,称得上一款高颜值产品。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

头显正面仅有暴风魔镜logo,白色保护盖边缘带有一定弧度,配合光滑表面显得有些灵动。不过在保护盖边缘与侧面衔接的区域,过渡有些“生硬”,凸起的边棱有一些划手。

与此前推出的暴风魔镜5不同,暴风魔镜S1前方的保护盖通过转轴与机身相连,不能取下,同时在机身顶部加入了一个卡扣来控制闭合。这种设计十分方便同时也避免用户丢失保护盖。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2)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3)

开启保护盖后内部有一块柔软的海绵,在头显上同样有一圈薄薄的缓冲垫,可以避免放入手机后发生划损。在保护盖两侧均有开口,便于将耳机线伸出以及手机散热。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4)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5)

暴风魔镜S1顶部绑带插口采用了“可隐藏”设计,进一步提升整机颜值。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6)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7)

机身两侧的绑带插孔上白色圆盘还有一项重要作用——调整焦距。暴风魔镜S1支持0-600°近视调节,用户不戴眼镜也能够观看清晰的虚拟世界。

外观(二)

暴风魔镜S1内侧与脸部相接触的地方采用了高透气海绵,佩戴更加舒适。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8)

该款产品的面部缓冲海绵通过魔术贴与机身连接,用户可以轻松取下便于清洁。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9)

暴风魔镜S1采用了轻薄的菲涅尔透镜,拥有110°视场角,支持53-73mm自适应瞳距调节。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0)

暴风魔镜S1灰色绑带质地柔软,面宽且有弹性。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1)

除了头显,暴风魔镜S1还为用户配送了一个手柄,有效提升了交互体验。S1并非配备手柄的首款暴风魔镜产品,下面对这款小巧的手柄笔者也做一个介绍。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2)

手柄整体为黑白配色,有自然弧度符合用户握持习惯。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3)

手柄“正面”有与头显相同的暴风魔镜logo,有摇杆、返回键以及菜单/电源按键,在菜单/电源键下方还有一枚指示灯。手柄的摇杆上覆盖了橡胶帽,手感十分贴合舒适。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4)

在手柄顶部有一枚“扳机键(确认键)”,正常握持时食指正好放在这个位置。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5)

暴风魔镜S1的手柄不支持充电,采用2节7号电池供电。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6)

配备手柄丰富了暴风魔镜S1的交互形式,特别在游戏体验方面更加出色。

体验

了解完外观后来试一下佩戴感受,由于暴风魔镜S1采用了轻薄设计,整机重量仅为220g(不算绑带),戴在头上不会有明显的压赘感。在加入手机后,通过调整绑带的松紧度也能控制前后重量的平衡,保证舒适佩戴感受。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7)

佩戴头显后柔软的海绵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并且内部也要留有一定空间不会有强烈的挤压感,适当的缝隙可以避免起雾,并且辅助散热。

暴风魔镜S1支持瞳距自适应,所以在佩戴头显后用户只需要调整物距就可以了,借助头显两侧的旋钮。调节旋钮,头显前端会向外侧滑出,改变物距。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8)

不过在笔者体验调整物距的过程中,由于旋钮位于机身左右两侧,有可能发生左右不平的情况。比如调整一侧旋钮时另一侧并没有跟着达到同样的位置,导致机身前端看上去有些倾斜,这时候就需要用户对应调整下另一侧旋钮。

头显佩戴舒适后,就开始体验了。此次评测的为安卓版本,通过扫码或者在应用商店搜索下载《暴风魔镜Pro》APP(已下载用户可更新至最新版本),随后会进入头显选择界面,选择“魔镜S1”并开启手柄通过蓝牙完成连接。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19)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20)

手柄完成连接后对应功能按键就可以使用比如返回等等。在暴风魔镜APP中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特别是目前手机盒子用户的主要需求——游戏和影视。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21)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22)

与很多平台一样暴风魔镜中也有很多传统2D/3D影片“重置版”,为用户营造巨幕体验。在观看视频时画面中心十分清晰,边缘也没有明显畸变。由于头显很轻薄,并且支持近视调节,长时间佩戴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压坠感。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23)

手柄在VR模式下观看影片还是很有用的,可以通过遥感进行亮度调节等等,不过真正发挥手柄优势还需要体验游戏。总体来说,暴风魔镜APP中的游戏不少,并且在不断丰富更新中。

笔者体验了一款名为《快乐星球》的探索解谜类游戏,玩家通过手柄来控制主角移动。值得一提的是,该款游戏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即使长时间体验也不会产生眩晕感。在体验过程中,头显前端也没有传来明显的热量,不会有发热发闷的感觉。借助手柄操作还是很灵敏的,只不过对于初次上手的用户还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24)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25)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26)

暴风魔镜S1机身轻薄的优势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体现出来,及时长时间也不会给用户带来负担。同时笔者也建议大家在观看视频特别是体验游戏时,坐下来更加稳妥。因为VR体验因人而异还是容易产生眩晕感,坐着体验更是轻松且安全。

写在最后

暴风魔镜S1与此前推出的暴风魔镜5还是有一些区别,机身设计及功能都更加简单,再加上亲民的价格和有一定颜值的外观很适合作为一款入门级产品。该款产品佩戴舒适,不易产生下赘感和挤压感,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采用菲涅尔透镜后降低了纱门效应,提供了不错的视觉观感,同时搭配手柄丰富了交互体验,在游戏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尽管VR盒子是目前成本最低的头显,但相比PC头显以及VR一体机,其价格及功能都更加适合当下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是占据目前市场销量的主流产品,也是目前培养VR用户的最佳温床。当然随着VR技术发展,硬件成本降低,未来用户在了解VR,养成良好VR体验习惯后可能会向着VR一体机甚至是更昂贵的PC端VR头显过渡。

暴风魔镜s1优缺点(更轻的头显更多的内容)(27)

与暴风魔镜S1一同发布的还有暴风魔镜Matrix这款一体机产品,这不仅体现了暴风魔镜的野心,同时也是其对于未来VR市场的“预判”。2016年暴风魔镜的经历还是十分“复杂”的,在今年1月份的CES2017展会上,笔者也采访了暴风魔镜CEO黄晓杰,他表示2017年将是VR大有作为的一年,充满了机遇,暴风魔镜将继续打造完善的VR平台,吸引更多内容开发者及其他相关VR行业从业者加入进来,丰富VR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