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脉:成渝双城体系的本质
文 / 丁小巳
“编者按
“江为四渎之首”,古代中国虽以黄河地区为重,但长江自古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河川。位于长江上游的巴蜀之地,岷、沱、涪、嘉陵江,均为巨浸,几乎平均分割了这块肥沃的红色盆地,以成都、重庆为首的巴蜀众多城市,通过川江水系维系着彼此的命脉。今天,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川江水系在后城市化时代,也必将对这一顶层战略起到战略辅助作用。由此,我们提出了成渝城脉说,认为川江水系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脉,成渝城脉在川渝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后发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8月17日14时45分,金堂三皇庙水文站:水位446.55米,流量8100立方米/秒;20日8时15,重庆寸滩:水位191.62米,流量74600立方米/秒。重庆寸滩的这一流量,3分钟就可以灌满整个杭州西湖。华西地区所有的水汇集到这里,以其巨大的力量塑造了世界上最奇妙壮伟的景观:三峡。这里不仅是自然的枢纽,也是历史的枢纽。澎湃的湍流像十万火急的哨马,带着秦岭、青海、云南、贵州、成都的消息,奔长江中下游的巨镇。这种“消息”,就像经过解码与写入的DNA,充满了成渝城脉的元素。
城脉:巴蜀和合的关键
今天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略也就是古代的巴蜀地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两极一体”的空间-历史单元,全中国大约只有吴越地区规模略似。这一点其实已经暗含在晋代四川人常璩的《华阳国志》的书名与体例安排当中。“华阳”揭示了这一僻处西南的地方,其实是早就是天下九州当中的一部分。《尚书·禹贡》记载:
华阳黑水惟梁州(《华阳国志》所引为“华阳黑水江汉为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色青黑而沃壤。厥田惟下上,厥赋惟下中。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貍织皮。
梁州以西安以南的山脉为北界,黑水则为金沙江,抛开现在属于陕西的汉中不论,与川渝地区大约一致。同样,《华阳国志》巴、蜀分志,则又表明这一统一体当中的“两极”。首先是地缘上的差异。巴国东接楚,东北接周,南则夜郎;“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作为巴国地区的上游,蜀国西、南邻羌、僰,北跨秦岭与周秦相交。其次是宗法关系的差异,巴为周分封之子爵国,蜀则自有渊源。再次,巴多山丘,蜀多平地,这造成了蜀国民生相对较为富庶。
《禹贡》以一种外在视角将巴蜀地区看作统一的“梁州”;如果换成内在的视角,什么是造成巴蜀和合的最根本因素呢?我们的答案是基于川渎水系的城脉。城脉是成渝融合的“统一场”。
城脉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统一场”效应主要以如下方式产生:
1.川江水系的树状结构。如果长江是树干,嘉陵、涪江、岷江则如三条树枝有规律地分布于四川盆地,其各自下级水系如人体血脉一般,将营养输入主动脉。
2.集约型的总出水口。“夔荆锁钥”是川江水系的总出口、“川渝和合体”的总气门,这极大地保证了巴蜀经济文化元素的聚合。相应地,如同鱼类洄游,来自外部的各种资源与要素流,也必须通过重庆这个总阀门,进而在各支脉进行分配。
3.川江水系的太极循环效应。成渝双城结构是典型的椭圆城系,而以川江水系为基础的成渝城脉,则构成了这个复杂城市系统的“太极图”:北部嘉陵江与长江、岷江(传统上,岷江被认为是扬子江的上游,金沙江反而是“出黎州所西徼外”的支流)、广元-雅安水汽走廊是太极的圆环,沱江-涪江则是太极的阴阳分际。
沱-涪也是成渝双核的主动脉,不仅在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也必然会在未来城脉推动的成渝双核驱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点极为明人顾祖禹所重:
昔人重兵戍涪城,所以保涪之上游也;重兵戍垫江,所以保涪之下流也。涪江实中分益州之地,而可忽乎哉?
8月23日气象图,可明显看出水汽走廊
四川盆地水系
微观与宏观:成渝城脉的层级结构
城脉与水系对应。川江水系具有丰富的多层结构。在水文地理上,长江为干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等为一级支流,大渡河等为三级支流,其他四级、五级支流众多。成渝城脉的层级结构与川江水系不尽相同,而是以太极图的轮廓线为第一层级,即长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巴水、垫江,大渡河、青衣江等为第二层级;斜江河、鸭子河等为第三层级;其他四、五层级则不胜罗列。此外,广元-雅安水汽走廊可以看作虚拟河川,属于第一层级。
沱江
涪江遂宁段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层级结构具有如下特征:
1.特大及大中型城市,主要分布于一级城脉,如重庆、成都、乐山、宜宾、泸州、合川、遂宁、绵阳、广元等;二、三级城市多分布于二级城脉;一些重点镇也会随机出现于一、二级城脉,但主要分散于更加微小的层级上。
2.不同层级的水系-城脉系统,构成不同等级的城镇系统。越基础的城脉层级,越具有本地性,即气候、物产、经济、人文等独特的风貌。例如在二、三层级之间的锦江城脉,构成了成都都市圈,其特征是土地平衍,河流众多,得灌溉之利;重庆则处于众水汇聚之地,浩浩汤汤,恢弘大气,地势起伏,人民则豪爽善牟利。
所有微观城脉系统叠加,则构成宏观的成渝双城城脉系统。
成渝地区地形图
以此为标准,从城脉系统角度考量,一些目前尚未充分发展、但坐落于一级城脉上的城镇,就具备了未来产业建设的后发优势;反之,尽管目前尚可,但与水无缘的城市,则面临劣势。
成都平原中心地区河流
从三级支流名山河到长江干流显示的城镇体量示意图
成渝六脉:新巴蜀的诞生
脉,一个独特而历史久远的汉字,其字根为,甲骨文象水脉曲折之形,、永为正反字,本意相同,永又有长久的意思,因此,一方面,脉与水具有起源性关联,因此,成渝城脉说建立在川江水系之上非常合理;另一方面,脉体现了一种丰富性与永恒性,显示了城市与城市群那种超越了地理空间和物质依赖而呈现出的文化向度;再则,脉本身蕴含着难以言说的文化、民族认知、伦理传统。它从中国先民的自然观,被引用到对身体的关怀,在跃升为家族、国族的纽带,抽象化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秦始皇巡游会稽,见金陵有王气,便凿开钟山,以断龙脉。其后,中国人一直认为,在大地的深处,有一个凡夫俗子看不到的脉,人们甚至认为,江苏东台有一口井,水极好,原因是地脉与扬州蜀冈通,而蜀冈又是巴蜀众山的余脉。甚至因此出现了一些行业,如风水师、望气的人。
成都主要水系
沱江水系流域图(图片来源:长江水利委员会)
沱江水系上游情形
由此,城脉既是有形的河川,也是脉所蕴含的各种文化、经济元素的集合。成渝城脉说即以川渝长江上游水系为地理基础,以历史、考古、民族、文化、民俗、艺术、经济等元素为指标,以城市、城市群为对象,动态观察与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与未来发展的假说与理论工具。
具体而言,成渝城脉有六项内容:命脉、血脉、动脉、商脉、气脉、文脉。
命脉:成渝城脉自古就是“双核一体”的典范,具有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唇亡齿寒的性质。小则关系到巴蜀内部的安定,大则关乎国家的统一。秦因得蜀而强,再因蜀灭楚,征服岭南。巴蜀之地,退可以自固,进则可以扫除天下。巴蜀城市,都在四川盆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荣如汉唐宋,损如唐宋明末季。
血脉:巴蜀远古虽然分为两族,但交往密切,血脉相连;加上历史上就有移民传统,如秦汉、明清,因而民风宽厚。这种一体化在今天则更加紧密和频繁,成渝之间,各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加速了血脉的融合。血脉在各层级组织中的健康运行,还会塑造各地方人的美丑媸妍、性情格调。
动脉:动脉之于生物,在于输送氧气和养分,其运行机制至为周密精细。成渝双城城市圈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健康状态下,城脉将起到运输、分配养分的作用,其高效性正在于服从有机规则,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的作用,每个城市自身、城市之间,从微观到宏观,都能发挥各自的机体功能。血脉、动脉的功能健康,命脉自然也会强大有力。
商脉:如果说晋商、徽商塑造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浙商执现代商业之牛耳,那么远在秦汉,则是巴蜀商人占有半壁江山,巴寡妇清专营染料,成为皇帝贵宾;卓王孙家童三千,邓通受诏开采铜矿,均富比王侯。所谓川人“盆地思维”,未必尽然。成渝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互补性强,人们思维活跃,受教育程度较高,商脉也会是未来的地区产业脉动之一。
气脉:有一种极深厚的气脉贯穿与所有巴蜀城市,在巴山蜀水间流淌了数千年。在哲学上,这一气脉是道家哲学,以岷江上游为开端,湍湍流淌,直至江东。在生态上,是江河绿地。在人群上,是同中有异的气质。巴蜀气脉存在于林盘、场镇中,存在于民间社会中,存在于一些共同信守的价值中。
文脉:巴蜀文脉虽有差异,但这种差异是良性而积极的。古代,这个文脉是儒脉、士脉、诗脉。当代,成渝文脉除了传统的纽带外,还是文化力之脉,文化产业之脉。不变的永远不变,山川、自然、风光,以及由此而生的脉;变化虽循环而生、而速。更多令人惊喜的文化现象和产品,会在文脉流动中不断产生。
成都鱼嘴湾
成都黄龙溪
三江合流的合川
文/丁小巳 图/丁小巳
主编/晨曦 责编/王金艺 美编/小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