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炊烟袅袅

一抹腊味飘香

寒冷冬日,一缕腊肉香

足以聊慰归乡之思、口腹之欲

中华大地上流传的故事如星河浩瀚,腊肉的故事也不例外,有人认为,这是四千年前蚩尤部族战后南迁的产物;也有记载称,两千多年前,汉宁王途经汉中时,当地人用上等腊肉招待他;还有《周礼》记载,当时有专管臣民纳贡肉脯的机构和官吏,学生们用成捆的干肉赠与老师作为学费。

家乡的腊肉晶莹剔透唇齿留香 一口腊肉一嘴满足(1)

可以说,腊肉在每个时期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一束腊肉,包含的是思乡之情,是好客之义,是尊敬之心。

在千百年时间的洗礼与岁月的沉淀中,腊肉凭借丰富醇香的口感和亲切的烟火气息博得民间众人的喜爱,成为一道无论是家常小炒还是欢聚一堂都必不可少的佳肴美味。

湘式的烟熏、川式的麻辣、广式的香甜、腊肉,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人们对不同口味的偏爱,也造就了腊肉的别样风情。

腊月一到,家家户户开始“磨刀霍霍向猪羊”,用盐、花椒将皮薄、柔嫩、肥瘦均匀的新鲜猪肉抹匀,再放入木桶内密封,放到阴凉干燥处腌制5-7天,让盐分渗入到猪肉的每一寸肌理。

家乡的腊肉晶莹剔透唇齿留香 一口腊肉一嘴满足(2)

当盐分沁透猪肉,便可以将肉取出放在通风处风干水分,部分地区腌制腊肉通常停留在风干这一步,这些地区的人好似更喜欢大自然的洗礼。湖南则不同,迎接大家的是漫长而又烟火气十足的熏制时间。

家乡的腊肉晶莹剔透唇齿留香 一口腊肉一嘴满足(3)

对于有柴火房的农家来说,将风干的腊肉挂在房顶,是最省事儿的,但中国人对美食总是有着更高的追求。

湘西的农家会将腊肉挂到“火塘”中,寒冷的冬日,在火坑中生上火,一家人合围而坐,在静候时间与烟火的酝酿中,讨论着今年的收获,聊着腊肉的故事,也盼着远在他乡的游子。

家乡的腊肉晶莹剔透唇齿留香 一口腊肉一嘴满足(4)

闲聊之余,再在火坑里添上松针、桃木、谷壳、茶树枝等,让“熏香”变得更有韵味,而剩下的一切,只需交给时间。在氤氲缭绕的香气间,在热情跳动的火焰中,将所有的思念与期盼镌刻进腊肉,时间缓缓流动,腊肉逐渐变得棕红紧实,当游子归乡时,也是腊肉制成取下时。

腊肉经过时间的沉淀后,迎来“肉生”的第一次洗礼,经过热水的点拨,腊肉变得“干净透彻”。再将腊肉切成薄片焯水,撇去多余的咸,一碗熏香浓郁、咸淡适口的“水晶薄片”就大功告成了。

家乡的腊肉晶莹剔透唇齿留香 一口腊肉一嘴满足(5)

在茶油、剁椒、豆豉的点缀下变成一份原汁原香的蒸腊肉;在大蒜叶的辅佐下又是一碗大香气扑鼻的大蒜炒腊肉;夹起一片腊肉,是食而不腻的三肥两瘦、是恰到好处的是晶莹剔透,更是肉香、熏香在舌尖绽放的无穷回味。肥肉的润、瘦肉的弹,蒸制的醇、炒制的香,一碗腊肉配上一碗米饭,能让人放下矜持,变成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何以黯然销魂,唯一口腊肉”。

在很多人看来,再奢靡的山珍海味、满汉全席都不及腊肉的万分之一,因为腊肉不仅仅是一道菜,腊肉寓意着家庭美满、生活富足,腊肉熏制好的时候,就是一家人团聚之时,是新春将临之际。

虽说山川不同,口味各异

但大家都默认腊肉是团圆的象征

腊肉,留住时间与美味

尽管四季更替,岁月轮转

腊肉都能帮你回忆腊月的美好

吃腊肉,满足了口腹之欲

更抚慰了世间的思乡之情

综合整理:汇新农电商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