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制作与加工(小小罗汉果变身)(1)

春风送暖,正是农忙时节。4月7日清晨,茶陵县秩堂镇东首村,阳光穿过峰峦,铺撒在水库附近的山坳里,田地里由竹竿和细网组成的简易爬架下,一垄垄小土堆规则排列,土堆上方的一抹绿苗,正是村民们刚刚种下的罗汉果苗。

村民肖茶仔正与老伴在田中给罗汉果苗浇水,夫妻俩配合默契,有说有笑,气氛融洽。对于这一棵棵小苗子,他格外上心,两年来,罗汉果已成为他家的主要经济收入。

走在东首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像肖茶仔这样移栽和管护罗汉果苗的村民。2016年以来,东首村引进罗汉果种植项目,以订单农业模式发展产业,罗汉果种植规模从最初的130亩发展至今的800余亩,产业辐射周边三个乡村。在绿水青山下,郁郁葱葱的罗汉果苗,已然成为东首村致富的“金果子”。

罗汉果制作与加工(小小罗汉果变身)(2)

村民们移栽罗汉果苗。陈洲平 摄

一场碰头会,打开致富新思路

4月7日上午10时许,东首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龙风雪蹲在东坑库区移民种养合作社承包的田地旁,指导村民移栽罗汉果苗。

“我们村的罗汉果卖得俏,平均每亩利润3000元,原因在于我们卖的都是新果,果品质量好,所以每年都种新果苗。”龙风雪笑着说,这几年市场行情好,村里罗汉果收购价格都是年初签订保底价的两倍左右。

望着布满青翠的绿苗“二等田”,龙风雪的思绪飘到了7年前。东首村地处罗霄山脉片区,地貌以丘陵为主,耕地面积1260亩,但真正适合水稻种植的良田不足900亩。落后、贫穷一度是东首村的主色调,村里留不住年轻人,一些位于山坳的“二等田”常年荒芜,成为村支两委干部心中的痛。

2015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了这个穷山村,后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发展产业谋致富的想法,如燎原的火苗在村民心里燃烧起来。

如何盘活沉睡的资源,将每一块土地都变成致富的土壤,成为当时村支两委、驻村帮扶干部想得最多的事。

“良田不够,种不了水稻还种不了花、种不了果吗?总不能让山里的田都荒废。”在一场村民代表碰头会上,龙风雪随口一句话如一道闪电,划过众人脑海。

种花、种果!发展特色农业,为东首村打开了一条致富的新思路。

一个“鲁莽”决定,引来“金凤”栖山窝

地处盆地的东首村依山傍水,每年春天各色花朵开遍山头,让村子美不胜收。如何发展产业?龙风雪最先想到的是种花,打造植物精油产业。

说干就干。2015年6月一天,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牵线搭桥下,龙风雪联系上一位在长沙从事植物精油加工的女老板,但电话沟通时,女老板称自己要出差2个月。

“产业还没着落,我们等不起,去机场堵人!”龙风雪和村干部们商量后,决定当天赶赴黄花机场截住她。正是这个鲁莽的决定,让东首村特色产业萌芽。

龙风雪等人的态度感染了女老板,她提早来到机场与东首村代表们交流了1个多小时。遗憾的是,东首村的环境不能满足其公司所需花卉规模种植条件。

正当龙风雪等人失望时,女老板的一个电话让他们再次看到希望。原来,听说东首村有酿酒的历史,女老板想到了自己认识的中南大学教授杨涛,正好有一个酒产业研究项目,当即致电联系。

没过两天,杨涛来到东首村,实地考察后,发现该村酒产业发展潜力不大,但适合种植罗汉果,随即帮忙联系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华学。

听闻东首村适合种植罗汉果,正愁基地拓展的黄华学立即赶来考察。罗汉果喜温暖和湿润,不耐高温,东首村环境刚好适合,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协议,发展订单农业,每年初签订罗汉果保底价收购合同。若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则按市场价收购,从此,一个新的产业落户东首村。

一种订单农业,稳稳托起幸福

为了说服更多村民参与罗汉果种植,2015年8月,龙风雪应黄华学之邀,带着村民代表赶赴江西省上饶市参加罗汉果产业交流会。

在会场,龙风雪与上饶市罗汉果种植大户交流时得知,罗汉果生长周期短,收益快,每年亩产值能高达7000元至8000元。“一定要发展罗汉果产业,这是村民致富的绝佳机会!”这个想法在龙风雪等人心里扎下根。

回到东首村,龙风雪发动村里能人,成立了茶陵县东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边外出学习罗汉果种植技术,一边流转村民土地,并在2016年初,试点种植罗汉果130亩,其中60亩以村集体的名义种植。

收获的罗汉果都由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当年投资40万,收获41万元,这还是由于前期投入较大的缘故。看到罗汉果产业带来的效益,不少村民心动了。

2017年起,东首村不再以村集体名义种植罗汉果,全部由村民承包土地发展产业,茶陵县东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物资采购等服务,同时与多个公司达成稳定的订单农业协议。2018年,该村罗汉果扩种200余亩,荒废的“二等田”基本被消灭。

见村里“二等田”不够用,一些村民将“主意”打到晓塘村、合户村等周边村,2020年,罗汉果种植面积达420亩,2021年扩至500亩。

今年,东首村罗汉果种植面积达800余亩,预计产值达400万元,可解决劳动力就业2.2万余人次,产生劳务收入200多万元,种植户获利预计160余万元。

罗汉果制作与加工(小小罗汉果变身)(3)

罗汉果挂满枝头。龙风雪 供图

一颗“致富果”,造就一村追梦人

一颗果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东首村不是空话!最有感触的当属村民龙文生。

打桩、插竹搭架、施基肥……4月6日,龙文生带着5个人,一早就到了罗汉果地里,忙着维修爬架。

“现在事不多,去年忙的时候要请30多个人,一年工资开出10万多元。”龙文生说。

7年前,龙文生还是一个穷汉子。在一场火灾中,他面部、手部被烫伤。“顶着一张毁容脸,谁肯要我做事啊!”提起过去,龙文生唏嘘不已,“没工作没收入,温饱都成问题,人没一点自信。”

2015年,龙文生迎来命运转折点。这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助下,龙文生加入合作社,不仅在合作社打工赚钱,还享受分红。

春种秋收,两年后,龙文生顺利脱贫摘帽。

“我也想承包点地搞种植。”在合作社打工3年,龙文生已熟练掌握种植技术,动了当“小老板”的心思。

2019年,龙文生与人合伙承包70余亩地种植罗汉果,当年收入20余万元。2020年,他再承包了30亩地,将种植规模扩至100余亩。

“今年我还是种植100亩,至少能获得纯利润30万元。”临近中午,龙文生收拾农具回家吃饭。走在乡间小道上,他挺直腰杆,脚下生风。

龙文生是东首村众多村民的一个缩影,靠种罗汉果发家致富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今年2月初,在广东打工多年的年轻人龙寿生、谭运俫相继回村,分别承包了30亩地种植罗汉果。

“清明节后,每天都有在外务工的村民给我打电话咨询,估计还有人回来一起发展罗汉果产业。”龙风雪乐呵呵地说。

罗汉果制作与加工(小小罗汉果变身)(4)

来源:株洲晚报(2022年4月13日 A08版)

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龙强

编辑:张锐涛

【来源:茶陵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