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5月至10月的国民党内部因争夺权力而爆发的一场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称为“中原大战”) 其达到了近代军阀史上规模之最、耗时之最。中原大战的交战双方一方代表人物为蒋介石、张学良,其对立方的代表人物是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等,其目的意图夺权挑战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又称为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

中原大战发生的原因(中原大战的始末)(1)

图片

自1928年12月,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北伐宣布成功。不过表面上的统一很快便破裂。蒋介石北伐未能完全清除军阀,北伐时期因为编收投降各地军阀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渗透在引起国民政府的分裂斗争,国民党在各地留下许多政治分会。由地方军阀持续掌控军事、行政、人事、财政大权,中央无法直接号令干涉。地方军阀仍彼此互相内斗攻击,争夺地盘扩大势力,形同继续割据内战。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议会仅在中央军的蒋中正掩护下得以中立自保,无法介入干涉地方内战,仅能谈判调停解决纠纷,甚至中央政府必须供养不受号令,独立自主的各地军队。各地仍战祸绵延,民不聊生,全国军费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加上地方军阀大量拉夫,征收民间物资进行战争,对国家造成很大负担。

中原大战发生的原因(中原大战的始末)(2)

中原大战前冯蒋阎合影

1929年1月,国民党召开国军编遣会议,商讨国军的编遣,减低军费支出,蒋中正决定在此推动国军现代化、各军事派系的关系开始出现紧张,很多北洋军阀如阎锡山、冯玉祥等根本不忠于国民革命,只是名义上投降,拥兵自重并想取得更多权力,更无意令国军现代化。1929年3月,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的桂系先和中央决裂,爆发蒋桂战争。蒋中正一方面拉拢桂系的部下和盟友,另一方面以武力进攻。桂系溃败,李、白、黄于6月出走国外。5月,冯玉祥与蒋中正发生冲突,冯自任西北路权党救国军总司令。由于冯部下韩复榘、石友三支持中央,冯玉祥于6月出走太原,被阎锡山软禁。11月,李宗仁等桂系连同汪精卫通电反蒋。12月,唐生智、张发奎通电拥护汪精卫及阎锡山 。

中原大战发生的原因(中原大战的始末)(3)

被当时称为“山西王”的阎锡山

1930年2月,阎锡山致电蒋中正,要求共同下野,由阎锡山派系盟友汪精卫领导改组扩大会议,但为蒋所拒,阎、蒋双方电报往复持续将近一个月之久。3月,南京召开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全体会议,开除汪精卫党籍。3月15日,原第二、第三及第四集团军53名将领列出蒋中正六宗罪,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李宗仁、冯玉祥及张学良为副司令。4月1日阎锡山、冯玉祥及李宗仁分别在太原、潼关、桂平宣布就职,石友三也再度倒戈加入反中央,惟张学良未表态。4月5日,南京方面下令通缉阎锡山。

中原大战发生的原因(中原大战的始末)(4)

历史照片

双方战略反中央联军以李宗仁的桂军为第一方面军,从广西出兵湖南,进攻武汉;冯玉祥的西北军为第二方面军,由河南经陇海、平汉路攻徐州、武汉;阎锡山的晋军为第三方面军,由山东配合西北军取徐州,经津浦路进攻南京;另石友三为第四方面军,以主力进攻兖州、济宁,一部协同晋军进攻济南;另外拟定东北军为第五方面军,湖南的何键与四川的刘文辉内定为第六、第七方面军,后又任命樊钟秀为第八方面军。蒋中正方面,主要以韩复榘为第一军团,守黄河南岸,阻浦津路之晋军;中央军由刘峙指挥,为第二军团,守徐州。经过5月中旬,战事揭开序幕。战场可分为南北两方面:北方主战场在河南,副战场在山东,分别沿平汉、陇海、津浦三条铁路进行;南方战场主要在湖南的岳州、长沙一带,沿湘江进行。战争初期,数量较少、缺乏重装备的中央军主动在陇海铁路发动进攻,攻势猛烈。在马牧集与部署坚固严密防御工事阵地的万选才第十二军发生激战。西北军援军陆续投入增援归德战线的第十二军,蒋中正命令刘峙率第一师、第三师、教导第一师、第十一师兵分三路攻击。第一师代师长徐廷瑶以自告奋勇的第九连连长张灵甫为先锋,亲自突袭负伤攻下防守工事险固的塞城谢集,接连攻占郑村、民权。蒋中正在率领中央军猛攻抢下归德等重要战略据点,命刘峙大举西进,一度直逼兰封,严重威胁开封。并在平汉铁路命何成浚北上发动猛攻,企图制止西北军主力跟晋军会师。平汉方面中央军攻势成功击溃西北军战线,让许昌为之动摇,大有与陇海中央军会师河南之势。

反蒋联军中,当数西北军战力最强,拥有全中国战力最强、数量最多的骑兵军和铁甲车队,善筑高大的垒楼、挖掘深长壕沟的野战防御工事闻名,让严重缺乏自动武器、缺乏重火力的中央军难以应付。5月底,西北军孙良诚、吉鸿昌于陇海路正面击败陈诚,5月22日,反中央联军主力进入兰考地区部防,西北军使用铁甲车队让中央军的攻势遭受惨重损失。为了对付西北军的铁甲车,徐庭瑶下令在火车中山号装上大铁钩,亲自上火车中山号用高速向铁甲车撞击,火车遭西北军的炮火击中攻击下翻覆出轨,徐庭瑶重伤,师长由胡宗南代理;甚至让赶往前线督战指挥的蒋中正一度亲自陷入死斗,让中央军的攻势陷入顿挫。双方大战僵持不下,惨烈鏖战超过一个月,在民权、野鸡岗一带相互僵持,拉拒战超过三个月以上。在平汉方面中央军攻势逼迫西北军调来主力精锐支援,冯玉祥被迫回来亲自坐镇指挥。6月中旬何成浚在西北军的重压下终于溃退,仍至漯河与西北军进行阵地战持续磨耗。平汉中央军企图切断陇海铁路和平汉铁路的计划瓦解,但已达成原先策划牵制吸引西北军主力,阻扰其东进会师的战略目标。

中原大战发生的原因(中原大战的始末)(5)

被称为“倒戈”将军——冯玉祥

另方面,在晋军由傅作义指挥,5月下旬在兵力较少的中央军主力西调时奇袭山东,以数百门重炮打击缺乏炮兵的中央军,并遣派别动队从东阿偷袭渡河,使杂牌部队的韩复榘不支退败。晋军主力强渡黄河,进占德州、东明等地,6月25日攻下济南,韩复榘、马鸿逵被迫退守,但晋军未能提供援助,伤亡惨重的西北军逐转守势。至于在南方战场,桂系在攻占岳阳后,蒋中正调度第十一军(后来的十九路军)切断而被迫撤回广西。之后在开封,西北军修筑高垒深壕,密布鹿砦、诡雷的严密防御工事,击退了中央军张治中率领教导第二师的反击。并且差不多与晋军成功包围中央军。在7月中旬,阎锡山发动曲阜包围战与中央军激烈攻守,陇海中央军胡宗南奉令带第一师北上增援,进入防守的西北军在陇海线大筑工事,压迫中央军陷入僵持状态。蒋中正仍坚持在前线的柳河车站坐镇指挥作战,稳固中央军战线。湖南战场结束后,蒋中正决定先自山东津浦线展开反攻,并自青岛发动登陆增援韩复榘反攻。8月初晋军全线溃败,阎锡山为挽回劣势出重金收买冯玉祥,支援武器补给请求西北军进攻徐州。位于郑州与中央军对抗的西北军已成强弩之末,冯玉祥决定搏命发动最后一击。精锐尽出的西北军攻势猛烈,一度攻下归德等地,与中央军大战,双方伤亡在20万人以上。西北军攻势仍被蒋鼎文档下,精疲力尽的西北军攻势受创,也无法得到溃退的晋军支持,结果西北军战败。

中原大战发生的原因(中原大战的始末)(6)

中原大战地形图

中央军在8月15日收复济南。伤亡惨重的晋军撤出山东,蒋介石在济南时决定不渡过黄河追击晋军,将转调主力集中于平汉、陇海线上,对西北军发动最后攻击。阎锡山溃兵从黄河北岸逃回山西。津浦线战事结束后,蒋中正在8月底到9月初向西北军发动总攻击;9月6日,蒋中正全面向郑州攻击,兵分十八路突破迂回西北军阵地,命胡宗南带第一师深入截断西北军后路;9月10日,蒋中正在炮火下披着披风,亲自沿到著最前线壕沟走到陷入僵持的野鸡岗。激发士气高亢的前线将士跟随亲自率军攻击的蒋中正,在“总司令万岁!”的欢呼声中一天就突破击溃民权战线正面主阵地的西北军主力 ,西北军全面溃败,一路逃出河南。观望、敌对势力纷纷转向倒戈者众,败逃河北的石友三逐宣布中立;部队死伤惨重的西北军猛将庞炳勋,被溃退的冯玉祥留下断后死守,决定接受蒋中正招降,率部投向中央军。夜袭西北军张自忠部,协助中央军追击,让中央军得以轻松长驱直入,冯玉祥仅在侍卫护送下溃逃至山西。;川军、滇军也纷纷表态加入追击,在蒋中正调度下攻陷洛阳,截断西北军溃逃后路,战争大势已定。;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巧电》,宣布停止内战,于两日后带几万名东北军入关。10月中央军攻下潼关、陕西等地,重兵包围山西残军败将,张学良趁势大举接收冀东、河北地区,并呼吁停战。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阎出走天津,西北军则被张学良收编接管。张学良带30万东北军入主华北,势力大增。(中原大战后,张学良成了最大的赢家。张在中原大战胜负已分时入关,未受到任何损失,他却不仅在战争中靠卖军火和索要军费发了一笔财(张部一入关蒋即发开拔费500万元),还于战后获得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的地盘,整编后的晋军和西北军一部也归张指挥。政治上张学良还获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职位,成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其部下也有多人进入南京中央政府。中原大战后的张学良,实力和声望达到了其人生的顶点)

中原大战发生的原因(中原大战的始末)(7)

"少帅"张学良

影响中原大战是北伐统一全中国之后国民党内最大的内战,战事蔓延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各方投入兵力超过一百三十万,造成官兵伤亡在三十万以上。互相用包括以职位、金钱收买对手部下,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的结果,更加恶化中国各派别军阀间的团结。中华民国为了应付战事经费而到了接近破产的边缘。本来准备“剿共”的国军亦多数被调出,让共产党乘机坐大,有了喘息发展的机会。战胜的蒋中正顺利收编地方军队,地方政治分会被取消。裁撤地方军人掌握的厘金,统一全国税赋,达成国家体系的巩固。从更高的层面看,战事反映了国民党表面上的北伐统一,背后却有重大的隐患危机:国民党无法以政治方法,去解决中央与地方军阀军事冲突而要诉诸武力。中原大战虽然以代表中央的蒋中正胜出为结束,但是他被东北军强制止战后,并没有彻底消灭地方军阀的势力。东北军入关以后,更造成东北关外防务空虚亦间接成为了日后东北四省在九一八事变沦陷于日本的原因之一。日后的西安事变,以至抗战胜利后国共战争国民政府军的败退,在程度上都是这种危机的再现。

看完作品,记得关注小编哦。下期分享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的结局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