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春来读书正当时,23日,十月文学院举办了2021世界读书日专题活动暨2021北京十月文学月先导活动,特邀著名翻译家、学者刘文飞,著名诗人西川,小说家石一枫就“浅阅读时代的文学深阅读”主题进行深度对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以文学为伴寻找心灵的归宿?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以文学为伴寻找心灵的归宿(浅阅读时代的文学深阅读)

以文学为伴寻找心灵的归宿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春来读书正当时,23日,十月文学院举办了2021世界读书日专题活动暨2021北京十月文学月先导活动,特邀著名翻译家、学者刘文飞,著名诗人西川,小说家石一枫就“浅阅读时代的文学深阅读”主题进行深度对谈。

吕约 十月文学院供图

十月文学院执行院长吕约阐释了在读书日举办这样一个主题对谈的目的和意义:数字化时代,浅阅读与深阅读并存,而文学阅读是深阅读里面的中心领域,它给我们带来了无法替代的深层审美和精神体验。

刘文飞认为,如今是阅读途径和阅读文本非常多元化的时代,深、浅阅读的界限未必那么分明,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更是各种各样的表现。他举例解释,如今在手机上阅读欣赏一首诗,虽然是碎片化的,但是被这首诗所感动、震撼了,就可能是深阅读。但是有些学生为了考试,就算把一本书背透了,没有切身的体察和领会,反而可能是浅阅读。“此时,功利的阅读还是非功利的阅读,有可能是判断深浅阅读的一个标杆。”

西川 十月文学院供图

对于深、浅阅读的议题,西川则引用了古人截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一是“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二是“三十以后不读书”,因为人生阅历已经足够,表示人们对读与不读、深阅读或浅阅读的态度很微妙,未必非此即彼。同时西川强调了“充分理解阅读当中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他还提到一个常识,古代能识文断字的就已经是社会精英了,民国时文盲率也高达90%以上,是现代文化教育的普及让深阅读还是浅阅读成了当下社会需要关心的问题。

小说家石一枫表示当下的阅读环境也确实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社会什么都以结果为导向,但“文学阅读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一个东西,《红楼梦》没写完,但前80回爽不爽?爽,这对读者来说就足够满足了”。文学阅读能够提供一个视角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我们的生活,这是它的一个好处。

在去年的新冠疫情席卷世界的影响下,各国人们对彼此的认知和观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原本的“地球村”变成分崩离析截然不同的拼图。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这样一种古老的人类表达方式沟通文明的意义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

十月文学院在2020年北京十月文学月期间曾举办“十月国际文学城市对话·北京对话伦敦”国际文学交流活动,北京的作家代表跟伦敦的作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谈到中俄的文学交流,曾入选中俄人文交流十大杰出人物,长期致力于翻译、研究俄罗斯文学的刘文飞认为非常有必要。他向大家介绍,俄罗斯和中国都有一个《十月》杂志,双方的文学传统和交流基础是非常坚实的。刘文飞表示,将尽力促成北京和俄罗斯在今年北京十月文学月期间进行深入的文学对话。他认为,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作家与诗人的沟通对话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

在当日对谈中,各嘉宾也就文学阅读和交流助力北京打造“世界文学之都”的议题进行探讨。刘文飞引用了前些天《中华读书报》刊出的“全民阅读的调查报告”里的数据,北京在人均图书阅读消费和数字出版的阅读量上都是全国第一,他认为北京在硬件条件上毫无疑问早就具备成为“世界文学之都”的资格。

刘文飞接着就俄罗斯作家写莫斯科和中国作家写北京的差异提出看法,“俄罗斯作家在写莫斯科的时候,温情的不得了”,经常会有“莫斯科我的院落,我是在你的怀抱里面长大的”这样的句子冒出来。但是我们当代的作家似乎羞于对北京城表露自己的心迹,“好像我们还没有完全理直气壮的写这个城市”。他认为这是需要我们作者和读者共同努力的。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诗人,西川分享了他去爱丁堡、爱荷华等世界文学之都交流体验的感受。他说,爱丁堡就活跃着大量的知识分子,文化生活、智力生活比较丰富,走在路上就可以看到有年轻人在表演街头戏剧,公园里也经常有展览,气氛非常活跃,西川形容其为“冒着泡的一种文化生活”。他表示在这样的城市里会不断发现文学或者文化的意外。所以“世界文学之都”不仅仅是一个体面和荣誉,还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实质。

从这个角度,北京作家石一枫认为北京城也有这样的气息和土壤,“莫名其妙从犄角旮旯里边钻出一个人,他拿出来的作品就会让你忽然大吃一惊”。(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