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时,如果父母能够给予足够的照顾教育和情感交流,孩子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出能适应环境的品格,成年后即便遇到挫折,也能从温暖的童年中汲取力量。而不幸的童年、缺失母爱的童年及人生则是遗憾的,也是很无语的。

童年不幸的人用一生来寻找童年(童年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1)

以刘禅为例:刘禅(阿斗)的性格特征:生在动乱年代,童年在车、马背上长大,两次生死关头,被赵云救抱,因此生性胆小懦弱,缺乏主见,很需要稳定;坐上后主之位,这种特性依然强烈,只因视诸葛亮为“父”,加之丞相才高八斗,言听计从,更无主见,偶有主见如:不必连年西进攻魏,稳定蜀国,发展农工商贸,等魏国内乱后再进,这主见正确但亦不能坚定固守,任诸葛亮及后继者姜维操作;败亡后只能乐不思蜀,宅门横联上写下“在山中”;可见安稳胆小求乐之根早在童年就己埋下,至止成年为亡国买单。

童年不幸的人用一生来寻找童年(童年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2)

再以吴君为例:吴君是我认识的一个友人,因小时候8个月大就被送往外婆家寄养,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农村的日子过得苦,但吴君是城里来的,每月父母会给带她的外婆15元生活费,那个时候的15元很值钱,所以外婆一家都捧哄着吴君,使得吴女很是“呼风唤雨”,从小就养成了指东要东、任意妄为的性格,直到成人及参加工作,在家中小孩中成“霸”,单位里也是张狂,甚至敢跟领导叫板拍桌子,以至于大家都叫她辣妹、辣姐到后面就是辣嫂、辣婆子了;作者很为吴君的敢言敢怒、敢恨、敢爱,做事风风火火,做人仗义执言的女中侠客所敬。而吴君这种性格的形成无疑在童年就落下了根。

童年不幸的人用一生来寻找童年(童年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3)

再拿坤坤来说说:坤坤也是8个月就送到外婆家寄养,与吴君不同的是坤坤外婆家在省外,当妈妈把一个原本“活本乱跳”神气活现的孩子,在夜晚火车轰隆吭哧的声音伴奏下,来到了一个面目完全变了十分陌生的乡下和农屋时(不像现在的新农村),可想孩子心灵的恐惧与伤害有多么大!恐惧扎进了坤坤的心灵,虽然外婆的疼爱和舅舅的欢喜,依然扫不清坤坤寻找妈妈的渴望和希望妈妈出现的神奇心灵,但妈妈始终没有出来,见不到妈妈、见不到爸爸、见不到城市的新奇,坤坤的童年教育就缺失了许多见识,大脑的开发可想而知,加上那个年代农村缺医少药,坤坤在小儿麻痹症上落下了不足,从此胆小怕事就伴随着他的一生,虽然坤坤后来很努力,但遇事总有些前怕狼后怕虎的,失去了许多发展机会,可谓童年的关爱与缺失让其一生都是很有些无奈缺憾和疼痛。

童年不幸的人用一生来寻找童年(童年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4)

又拿茜茜好友来说,在茜茜6岁时,母亲不幸去世,过早失去母爱的茜茜,没有人倾诉、没有人指点,只能把许多话、许多事埋在心里,养成了察颜观色和内敛的性格;本来天赋尚好的她,受到影响乃至学业荒废,为了早点工作只报考中专,参加工作后性格开朗了很多,但童年母爱的缺失,让她失去了更高的知识及文化追求,有了一种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人生。这个大千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童年的不幸及遭遇,至青年、成年以至于老年也为之付出了代价和埋单,所以无数的人都深深敬佩和感悟奥地利心里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真是说到无数人心底里去的话啊!

(注:图片来源于头条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