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海云街12号旁边是东安市场的东门市场内南街是摊商,就像现在的农贸市场,有卖各种农产品和海货的摊位北街都是坐商,每家都有3米左右的门脸,经营各种日用小百货市场西门外的右前方,有一个用油毡、苇席、檩条搭建的小剧院,可容纳200多看客新凤霞、张秀云分别在这里唱过评戏和柳腔只是这个小剧院的口碑很不好,当家长的不允许小孩去看戏,怕学坏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小镇风情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镇风情图(四方区的老街风情)

小镇风情图

那时的海云街12号旁边是东安市场的东门。市场内南街是摊商,就像现在的农贸市场,有卖各种农产品和海货的摊位。北街都是坐商,每家都有3米左右的门脸,经营各种日用小百货。市场西门外的右前方,有一个用油毡、苇席、檩条搭建的小剧院,可容纳200多看客。新凤霞、张秀云分别在这里唱过评戏和柳腔。只是这个小剧院的口碑很不好,当家长的不允许小孩去看戏,怕学坏了。

住在海云街周边的人家,每到夜间会听到阵阵清脆的馄饨梆子声。只要开门打个招呼,那热气腾腾的馄饨就会送到你指定的地方,这馄饨摊就设在同聚隆门前,一口圆形铁锅中间一分为二,一边下馄饨,一边炖着跷着爪的老母鸡。

黎明前,馄饨梆子声消停不久,人们又会听到拖着长腔的叫卖声:“香——油——果子,糖麻花……”,有时和淘粪挑子的吱嘎声混在一起。海云街中间的聚仙亭酒楼,是当时四方区档次最高的酒店。夏日里走在街上可不时听到酒楼上飘出的吆五喝六的猜拳声。旧社会水火两重天,海云街上也是各类乞丐集聚的地方。有捧着破碗端坐在海云庵墙外,等待着上香火的善男信女们的施舍,也有蓬头垢面乞讨的儿童,专门尾随出入商铺的顾客。还有“叫街”的,手持菜刀,拍打着自己的额头、胸膛,血迹斑斑,口里不时发出低沉、嘶哑的吼叫,那场面看的人心里发颤。

靠近聚仙亭酒楼的是子俸药房,掌柜的叫聂子俸,是一位开明人士。他家三代行医,乐善好施,人们送给他家的锦旗从不挂在店堂里张扬。他三个儿子,依次叫聂希文、聂希武、聂希斌。聂希文抗战时期投奔了解放区,回到青岛后以子俸药房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向解放区传递了大量重要情报。青岛解放前夕,国民党军统特务捕捉到从四方区发往解放区的无线电信号。便不断有装着探测设备的吉普车围绕着海云街、兴中街、兴隆路转圈。岂料聂希文这时已将秘密联络点转移到遵化路药房分号。在那里,他将党的方针政策印制在一张张卡片上,塞进海云街各家的信箱里、门缝里。包括我家在内,人们提前知道了青岛即将解放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