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虒镇位于四川汶川西南,古称寒水驿。传说当地曾有一种长着角的老虎叫“虒”,可以在水中行走,此地便因之得名。

绵虒镇是大禹的故乡,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其旧县北面便设置有绵池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这里曾是古代重要的驿站,也是汶川老县城的所在地。

本组照片为1917年美国社会学家、摄影家甘博来四川考察时所拍摄,一张张生动的画面,将把我们带回到一百多年前的绵虒古镇,再见当年绵虒的山川景色和百姓的生活场景。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1)

小镇保护神

绵虒古城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28年),图中所示的大鸟位于城门楼上,人们称之为“琼”或“大鹏金翅鸟”,它的头上生有两角,传说为普贤菩萨的化身,能够制服恶龙,是当地人们的保护神。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2)

街道景观

绵虒镇中心的一段街道,两边排列着整齐民居建筑。近景造型精致的门楼是文庙的大门,门上悬有“贤关”的字样,是一座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的老建筑。透过门楼可以看到棂星门的顶部。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3)

棂星门

很难想象这是文庙内的情景,大门之外干净整洁,门内却已杂草丛生。棂星门前的泮桥已经被绿色的植被所覆盖,看样子已经很久没有开放了。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4)

万仞墙和天台

古代设八尺为一仞,文庙之前设“万仞墙”,象征着孔子的学识品德之高。照片中的高耸的建筑为文星阁,当地人称之为天台,里面供奉有文曲星。这里是旧时书生科考前必须前来祭拜的地方,现在古物不存,只能仿照原来的样子易地重建了一座。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5)

剃头匠

平静的街道,路面由碎石铺设而成。一名剃头匠人正在照顾客人。在他旁边,是一家小吃店,浸满油渍的八仙桌就摆在门口。不远处坐着几个人正在向这边观望,好奇地注视着摄影师的一举一动。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6)

社会服务

甘博给这张照片取名为“社会服务”,并且注明是“一个人在帮另一个人梳头”。不过,看大石头上男子的手法,更像是捉虱子。有意思的是他本人的发型,留着在现在看起来都非常时尚的小辫子,其实是剪去辫子留下的“后遗症”,看他前面光光的脑门就知道了。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7)

民居建筑

当地百姓的住房,用大小的石块垒砌而成。人们起居的地方高出地面很多,下面搭建有牲口棚。另外,家里还养着鸡和狗,生活贫穷但很安定。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8)

吃饭的男子

一名男子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端着饭碗对着摄影师的镜头微笑。他的孩子端坐在门里面,微微低着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生活场景。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9)

羌族妇女

绵虒镇有“西羌门户”的美誉,是羌藏回汉民族融合居住之地。图为一名年轻的羌族妇女,穿戴虽然陈旧但很整洁。旁边孩子的衣服要差得多,鹑衣百结,身后背着一个更小的孩子。原注没有说明是不是母子关系,看身上的衣服似乎不像。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10)

小男孩和行军床

甘博一行在四川考察时,每到一地,基本上都住在当地寺庙里,安静且场地比较大,他们直接把行军床扎在大殿里就可以安顿下来。图中这名衣衫褴褛的小孩身后就是他们的行军床,好像一个大马扎,上面撑着蚊帐。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11)

寺庙内的佛像

很显然,这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神座上供奉着欢喜佛。前面的供台上还摆放着小型的藏式佛塔和菩萨神像。寺庙因缺少打理,墙壁上挂满了灰条,但所有人物造像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12)

坦胸露腹的男子

站在墙边的一位青年男子,双手紧紧抱在胸前,努力挤出一对胸肌来。不过,他身上还真是有些肉的,明显比大多数人的营养要好。甘博在注解中说他是一名送鸡蛋的人,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13)

祈雨的祭坛

绵虒镇属高山峡谷地貌, 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降雨量少, 蒸发量大,农作物经常处于缺水的状态,当地的人们要经常举行祈雨仪式,期望老天能及时降下一场透雨,带来一个好的收成。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14)

制作淀粉

一名洋人正在观看土法制作淀粉的过程。村民使用木棒在木桶内用力搅拌,含有杂质的水淀粉便从桶的下端流出,进入一个铺着滤网的容器里,将水淀粉过滤干净。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15)

背山脚夫

一名脚夫正在崎岖的山道上前行,身上背着沉重的货物。他手里拿着一根木棍,行走的时候可以当做拐杖使用,站着休息的时候可以撑住身后的货架,既可以减轻负重,又免去取下重新背起的麻烦。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16)

挑夫

对这些在山道间遇到的苦力百姓,甘博似乎更喜欢从背后记录他们的身影。挑夫手持木棍做拐杖,沿着江边陡峭的台阶一级级向上艰难攀爬。他即将经过一座圆形的拱门,这座山崖上的拱门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先人们一斧一凿开出来的便捷之道。

汶川老县城遗址在哪里(美国人镜头里的汶川绵虒)(17)

岷江风景

岷江边的一座门楼,从前是一个关卡,现在已经荒废了。奔腾不息的岷江水沿着山间滚滚而过,养育着两岸的百姓,也承载了数不清的历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