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春、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范围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开发区审核公告确定的四至范围。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之后,我国第2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落地。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依托国家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强化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

科技部指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时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

作为我国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自主创新和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引擎,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能。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第二篇就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而其第一章就指出要强化自创区建设。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当于国家给长春发了一张跨越发展的门票,长春搭上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的列车,这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什么是长春

长春是东北亚区域中心枢纽城市,是中国汽车工业、电影产业和现代光学产业的摇篮,也是轨道客车制造业重镇,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之称。

长春造汽车、造高铁、造卫星,造的都是国之重器,并且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借助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和长光卫星的科研优势,“长春光谷”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针对光学、化学材料、航空航天产业等做前沿研究。

立足长春已有优势,努力把长春、长春净月高新区建设成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创新引擎区、体制机制先行改革区、东北亚开放创新枢纽区、创新创业生态样板区、“数字吉林”建设引领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切实要求。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长春将以国务院批复精神为纲,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为纽带、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支撑、新经济创新发展为特色、科技金融为助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打造东北振兴的科技创新之城。

净月高新区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孙海为表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以利用在自创区内开展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发挥净月高新区创新资源富集、双创氛围浓厚、生态人居环境优越等发展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助力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城建设。

按照长春市“十四五”规划,净月高新区将发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加快推动东北亚总部基地、净月科技园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以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为重点,建设立足长吉图、辐射吉林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示范。

建设自创区的意义和作用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实力较强的国家高新区建设,主要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集聚创新要素,发展新经济,着力打造国家高新区的升级版,推动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和新产业新业态聚集区,积极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加快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是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引领作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调动各地发展积极性,鼓励竞相创新发展的有效措施,还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发展速度和效益“双提升”,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二是大众创新创业深入推进,发展动力加速转换。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四是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成果转化成效突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时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

自创区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自主创新和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引擎,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能。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自创区瞄准“十四五”规划聚焦的前沿领域,正在打造前沿信息、生物健康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率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

作为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自创区成立6年多来,推动形成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10个、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2个。

迈入“十四五”,国家自创区继续完善空间布局,在上海张江与兰白自创区合作共建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东部自创区与中西部自创区通过异地孵化、伙伴园区等方式深入开展交流合作。

据统计,2020年,21家国家自创区所涉及的国家高新区共实现园区生产总值9.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实现总利润2.4万亿元,是2015年的1.84倍,年均增幅达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