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一样,其所作所为是有原因的。印度作为一个大国,其所做出的奇葩事情需要从其历史的发展轨迹中去寻找答案,印度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很难找到一个与其相同了,它的独特性格也就不难理解了。印度历史可以分为史前(-前600)、前600-1192年、1192-1774年、1774-1947年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印度人自己在玩,后两个阶段分别被伊斯兰教、英国人统治,1947年独立建国。下面我就以戏说的形式说说印度历史。

一句话读懂印度史(戏说印度历史上)(1)

一、史前

印度河流域的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前6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前2500年达罗毗荼人创造哈拉帕文化,其辉煌程度不逊于埃及、两河文明,当然我们现在只能从其遗址中去感受其一角。前1800年不知名的原因(可能是印度河干涸)使大部分城市都被遗弃,文明崩溃。

吠陀文化期(前1500-600年):前1500年一支雅利安人(游牧部落)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农耕文明)。雅利安人建立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4种姓氏),形成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前700年建立了20多个国家。

一句话读懂印度史(戏说印度历史上)(2)

二、前600-1192年

1、佛陀时期(前600-325年)

前6世纪印度进入有政治史的十六雄国阶段,恒河成为政治文化中心。这一时期文化相当发达,出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前565-485年)、耆那教的大雄符驮摩那,生活派的领袖末伽梨.俱舍罗,顺世派的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等。前450年恒河南岸的摩揭陀国的阿阇世(未生怨王)成为盟主,佛教得到大力推广,在首都王舍城(今拉杰吉尔)举行佛教第一次结集。其后的幼龙王朝、难陀王朝都有扶持佛教的国王。前32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兵锋至印度,着实把印度的诸王公吓了一跳,好在他们已是强弩之未。

2、孔雀王朝(前321-185年)

前321年月护王旃陀罗笈多推翻难陀王室建孔雀王朝,都华氏城。随后攻打马其顿人在印度河流域建立的军事要塞,夺取旁遮普,统一北印度。击退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反攻得到阿富汗。前273年伟大的阿育王(前303-232年)继位,前261年征服南方羯陵伽到达颠峰,历史上印度国土最大就在这一时期。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在全国各地建造佛塔,佛教成为国教(南方的刹塔瓦汉王朝及案达罗王朝仍奉婆罗门教为国教)。阿育王去世之后,印度恢复分裂状态。

一句话读懂印度史(戏说印度历史上)(3)

3、巽伽王朝(前180-75年)

前180年孔雀王朝将军普舍耶密多罗篡位建立巽伽王朝。前130年被大月氏驱逐的塞人在西印度建立许多公国。巽伽王朝大力支持婆罗门教,反对佛教,许多佛教寺院被毁。前75年大臣婆薮提婆杀末帝提婆扑底,巽伽王朝灭亡。其后印度大地上小国林立,陷入征战不断的分裂期。

60年贵霜帝国入侵占据印度河流域,233年印度河以东的贵霜分裂为若干小公国,现代印度贾特人是他们的后人。

4、笈多王朝(320-550年)

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统一小国林立的北印度建立笈多王朝,都华氏城。380-413年超日王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时期,取得对塞人的胜利,进入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诗人迦梨陀娑,发明阿拉伯数字、国际象棋,神作《印度爱经》。容许所有教派传播。

500年嚈哒(白匈奴人)托拉马纳和米西拉库拉灭亡笈多王朝,北印度再度分裂。主要有以德里为中心的坦尼沙王国,以曲女城为中心的穆里克王国,恒河三角洲的高达王国和昌巴尔河流域的摩腊婆国。坦尼沙和穆里克为一方,高达和摩腊婆为另一方。

5、戒日王朝(606-647年)

606年王弟戒日王(589/606—647年)继兄位为坦尼沙国王。戒日王以倾国之力攻下被高达和摩腊婆联军攻占的曲女城,612年坦尼沙和穆里克两国合并,都曲女城。620年征服信德地区,622年兼并孟加拉,630年海岸王国伐拉毗、东北印度的迦摩缕波王国和西印度的伐腊比王国臣服,633年征服南方之雄的遮娄其王朝失败,637年控制夙敌高达王国,成为北印度的霸主。

戒日王信奉印度教湿婆派,对其他宗教采取扶持政策,每五年举行一次无遮大会,鼓励各教派进行宗教学术交流。627年玄奘往印度取经见到戒日王。死后帝国开始分裂。

一句话读懂印度史(戏说印度历史上)(4)

6、三国时代(740-1192年)

长期偏离政治中心的印度河流域聚集了大量不同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拉杰普特人。740年拉杰普特人东进夺取曲女城,建立巴利哈尔王朝(740-1036年);750年丹蒂德尔加推翻遮娄其王朝建立拉喜特拉库塔王国;同年帕拉王朝(750-1199年)结束孟加拉地区逾百年的混乱局面。普拉蒂哈拉、帕拉和拉喜特拉库塔三国争雄北印度二百余年。

810-850年帕拉王朝的德瓦帕拉在位时鼎盛,之后王朝衰落,1095年森那王朝立国,1159-1179年夺取孟加拉全境,帕拉王朝仅限于比哈尔的中部和东部。11世纪巴利哈尔王朝分裂为许多小国,德里地区为乔汉王朝。

婆罗门教的商羯罗(788-820年)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建立四个圣地,仿照佛教僧团成立“十名教团”印度教组织,印度教正式形成。

一句话读懂印度史(戏说印度历史上)(5)

7、伊斯兰教入侵

1173年被附庸吞并,1192年取代伽色尼王朝的廓尔王朝国王穆罕默德在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击败乔汉人,占领德里;1199伊斯兰教势力取代帕拉王朝统治比哈尔。1206年廓尔王朝的印度总督顾特卜-乌德-丁·艾伯克(突厥奴隶)称苏丹,都德里。印度进入外族苏丹统治时期。

8、总结: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婆罗门教),成熟于恒河流域(佛教和耆那教)。诞生于恒河流域的诸王朝中,只有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过印度河流域及南方的德干高原。婆罗门教、佛教出现得较早,历史最悠久,8世纪后印度教全面取代处于恒河流域政治中心的佛教,反而是处在印度南部及西部偏远地带的婆罗门教得到很好保存。印度北部战争不断,王朝频繁更换,伟大的君主有:未生怨王、阿育王、超日王、戒日王。

兴都库什山的开博尔山口是西方势力进入印度平原的关口,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此处是永远不设防。究其原因是印度河流域的诸国。强大时就向东去征服恒河流域,而恒河流域诸国打到印度河流域也就满足了。所以历史上的西方诸强国多被阿富汗的王朝所阻挡,而一旦阿富汗的王朝挡不住,强者就很容易侵入印度平原。可悲的是直到现在,这么重要关口不在印度掌控中,分结了巴基斯坦。下集我们就看看一拨一拨的西方势力是怎么经过此关口来肆虐印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