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的化学名称为碳酰二胺。分子式为CO(NH2)2,含氮量为46.65%,是含氮量最高的固体氮肥。通常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体,吸湿性强,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

尿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尿素使用4大缺陷)(1)

但是,在尿素造粒过程中,因为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叶面肥,其他方式施用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这也是颗粒性尿素中不可避免的

尿素使用时缺点

一、不能直接吸收

将尿素施入土壤后,氮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中有较大的流动性,虽然有一部分能直接被作物吸收,但大部分是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被作物所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也会有氨的挥发损失,特别在石灰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上损失更为严重。

尿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尿素使用4大缺陷)(2)

在通常情况下,气温为10℃时尿素转化需7至10天,20℃时需4至5天,30℃时只需2天

所以说,施用方法、施用时期不适宜,就会导致其利用率显著下降,严重时利用率仅为10%~20%

尿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尿素使用4大缺陷)(3)

就算在适宜情况下,尿素施入土壤后的利用率通常只有45%-50%,最好的情况下尿素的吸收利用率也不超过65%,也就是说,在深施10-20厘米,适宜温度、湿度条件下,适宜的土壤环境中,仍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营养被白白浪费掉!

二、易流失造成危害

并且尿素施用时,在转变为碳铵前不能被土壤吸收,因为其流动性较大,容易被雨水淋失,且易伤害作物。同时尿素施得过多,大部分被流失,进入地下水,将会导致水体的氮素污染,造成亚硝酸盐的沉积,严重影响人畜安全。

尿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尿素使用4大缺陷)(4)

三、有些情况不安全

颗粒型尿素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缩二脲,使用时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这样的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中,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尿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尿素使用4大缺陷)(5)

尿素施后须转化成氨态氮才会产生肥效,而与其他农药、肥料一起混用时,有可能影响化学农药、肥料的稳定性,导致效果变差。

四、要提前使用

尿素为酰胺态肥料,需要转化为铵态氮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进而被作物吸收,这一过程需要6~7天,此间尿素首先被土壤中的水分溶化,后缓慢转化成为碳酸铵,所以要提前一周左右施用,过早或过迟使用都会影响作物!

尿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尿素使用4大缺陷)(6)

使用过迟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后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迟、作物贪青晚熟等不良现象发生。

过早使用会造成尿素流失、氨气挥发等氮素损失。

怎么替代避免

为了完全替代尿素,避免尿素的使用缺陷,“速碧绿(超氮肥)”完全代替尿素,省工省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尿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尿素使用4大缺陷)(7)

相比传统尿素,“超氮肥”具有下列优势:

1、吸收快速:养分可以快速到达植物根、茎、叶,6-8小时到达作物全部组织,能为植物提供快速且持久的营养补给。

2、可以用作播种前底肥和基肥,因其特有的安全性,也可以在播种后立即使用而不灼伤嫩叶。

尿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尿素使用4大缺陷)(8)

3、100%全水溶性,无任何杂质,利用率高达90%以上,高效、安全又环保,可以配合喷雾器及滴灌系统使用。

4、速效 中效 缓效氮肥,氮含量高达350g/L,有机小分子构成,减少氮的损失。

5、超高的稳定性,可与其他化学农药及肥料混合使用,一次施肥,多种用途,既省时又省力、省钱。

6、适用于各种农作物,在蔬菜、番茄、水果等作物上施用后增产效果尤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