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说: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傲慢遮蔽良知

谦虛是良知的重要项目,傲慢遮蔽良知。

小人物、大人物概莫能外。

成功就会傲慢,这简直是历史规律,连许多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也在所难免。

人心本善王阳明(王阳明千罪百恶)(1)

成功之前,人们往往把身段放低,谦卑有礼。

成功之后,在口头上,成功人士虽然也会强调“要谦虚,不要骄傲”,“骄兵必败”等等,并且常常引经据典,向部下说明谦虚何等重要,翘尾巴多么危险。

但一旦成功,他们仍然会滋生傲慢,而傲慢情绪一起来,就会蒙蔽他的良知,对人对事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带来重大失败。

人一旦成功就容易傲慢

那么,为什么人一旦成功就会傲慢呢?怎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傲慢呢?

获得成功,特别是重大成功的人,自有他的过人之处,但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所谓“时势造英雄”。

而成功者容易被成功冲昏头脑,产生错觉,认为成功是因为自己决策正确,是自己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没有自己就没有成功,自己才是英雄,是自己“英雄造时势”,别人的作用、别的因素无足轻重。

同时,成功者周围往往不乏掌声、鲜花和喝彩,有时钦佩赞赏扑面而来,让他陶醉,如饮甘露,心旷神怡。

在这种氛围中,他便从内心确认自己真的不同寻常。

另外,发自内心的歌功颂德和居心叵测的阿谀奉承,往往难以区分。特别是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干正事本事不大,却善于揣摩上司的心理,投其所好,借此顺势向上爬。

人心本善王阳明(王阳明千罪百恶)(2)

或者自己有劣迹,因为心虚而寻求权力保护。

为此,他们往往挖空心思,不惜用肉麻的语言溜须拍马。

如果上级领导自己不清醒,自己不出面制止,或者半推半就,吹捧之声就不易断绝,乃至登峰造极。

在这种情势中,理智的声音、逆耳的忠言反而显得格格不人,就会被淹没,受排斥、遭猜忌甚至憎恨。

在封建王朝历史悠久、封建遗毒阴魂不散的中国,这种浅薄的所谓颂圣文化尤其突出,极易死灰复燃。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关于谦虛,我们历代圣人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而阳明先生对谦虚是“知之真切笃实,行之明觉精察”

讨伐匪贼,屡建奇功,民众欢呼,弟子赞叹。此时,阳明不仅没有丝毫陶醉,也没有讲什么“不可骄傲”之类的套话,他的话深刻至骨髓。

人心本善王阳明(王阳明千罪百恶)(3)

他给弟子的信中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就是说,破灭山中贼,剪除强盗窃贼,算不上什么值得一提的功绩。如果能够扫荡包括傲慢在内的心中贼,让良知发扬光大,这才是大丈夫超越时代的丰功伟绩。

人生什么最有价值?价值观的重点放在“破心中贼”这个难点上。

在功成名遂时,只有阳明先生这样的哲人才说得出这种流传千古的金玉良言。

本文摘自曹岫云 著《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

编辑丨小方 审校丨秋实


讲述阳明先生与稻盛先生思想的共性

探究经营与哲学的终极奥秘

《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平装)》(曹岫云)【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人心本善王阳明(王阳明千罪百恶)(4)

人心本善王阳明(王阳明千罪百恶)(5)

人心本善王阳明(王阳明千罪百恶)(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