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郑学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表现爱国情怀的感叹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表现爱国情怀的感叹句(灯火阑珊处的爱国情怀)

表现爱国情怀的感叹句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郑学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一词语言含蓄婉转,余味无穷,作者要寻找的“灯火阑珊处”的“他”是谁呢?

辛弃疾,这位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的南宋豪放派词人、抗金将领出生于金人占领下的山东济南,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辛弃疾投奔到抗金义军耿京的麾下,常劝耿京南归臣属于南宋抗击金国。1162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南京劳军,闻讯大喜,当即召见,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国安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50多人偷袭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南京,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过人的胆略和果敢勇猛,朝廷非常欣赏,23岁的他被任命为江阴签判。不久宋孝宗即位,曾一度表现出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决心,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商量对策,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写了《九议》《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详细论述了敌我双方的条件、战术和地形等,强烈要求北伐,收复中原。可是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地方官职。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当时大宋的半壁江山都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强敌压境,国势日衰,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沉湎于歌舞享乐。正像南宋诗人林升所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