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到康、雍、乾三朝之时,中国走向了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
可以说,清朝建国初期,各个皇帝宵衣旰食,生活简朴,开创了一代又一代的盛世。但是,自从乾隆皇帝晚年开创了奢靡之风以后,贪污腐败现象便在官场中蔓延开来。等到清末时期,卖官鬻爵,招权纳贿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但是,也就是在清末,有一个皇帝以身作则,倡行节俭,甚至,穿着带有补丁的裤子上朝理政。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皇帝,就是第八位皇帝道光。
道光皇帝登基后,立即裁撤自己出行的仪仗队,并降低自己的伙食标准。众大臣开始还以为皇帝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放在心上。有一次上朝时,大臣们发现道光皇帝竟然穿着一条带有补丁的裤子。自此之后文武百官们纷纷争相穿上破旧的朝服。并在上面缝上五颜六色,形式各异的补丁,唯恐皇帝看不到。这样一来,每当上朝的时候,道光皇帝眼中尽是衣衫褴褛的大臣。
这一怪相传到民间后,百姓们纷纷嘲讽,说:朝廷上朝就是一群叫花子在开丐帮大会,而丐帮帮主,自然就是道光皇帝了。最后,连道光皇帝也都看不下去了,他怒斥了这些装模作样的大臣们,然后,禁止再这样做。按照惯例,皇帝每餐都能享用二十多道菜肴。但是,到了道光皇帝这里,就变成了四个菜,有时甚至只要一碗豆腐烧猪肝就可以了。
道光皇帝曾经请大臣们吃过两次饭:
第一次是皇后生日的时候,大臣们想,虽然皇帝的膳食非常简单,但毕竟是皇后生日,肯定还是要讲讲排场的。不料,道光皇帝给御膳房下了规定:只准宰两头猪做菜,大臣们吃点打卤面就行了。群臣听后面面相觑,可是,看到皇上也是这么吃,只好陪着吃完了这碗打卤面。
道光皇帝第二次请客是在回疆叛变平定之后,看到大军凯旋而归,道光大喜过望,立即宣布大宴群臣。群臣想着皇后生日可以从简,可这次是为了庆祝大清的胜利,肯定能好好吃一顿了,但是,开宴后,大臣们尴尬地坐着,谁也不敢先动筷子。
因为,桌上的菜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一起动筷子的话,皇上就没的吃了。为了能让皇上吃饱,群臣们只好饿着肚子陪着皇上喝了几碗酒,只盼着能赶快回家吃饭。
在生活用度方面,道光皇帝也是能省就省,绝不多花一分钱。他亲自颁发圣旨,令各地巡抚不再给朝廷上供财物。他还将大批宫女放出宫去,令后妃不能再穿华丽的服饰。除此之外,道光皇帝甚至规定妃嫔的嫁妆中也不能有奢华的物品。有的后妃仗着宠幸顶风作案,他发现后毫不留情,不仅将原物送了回去,还将后妃严加治罪。
按理来说,如此提倡节俭的皇帝,应该是一代明君。
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道光皇帝却是第一个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皇帝。当英军气势汹汹地攻下天津后,这位素来节俭的皇帝,竟然毫无抵抗之心。他被英国的枪炮吓破了胆子,为了赶快议和,不仅赔了几千万两白银,竟然将香港岛都割让了。他在意一条裤子,宁可打上补丁也不愿扔掉。但是,面对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香港,他大笔一挥就割让了。
道光皇帝的节俭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下一代,他的儿子咸丰皇帝沉溺于酒色之中,一掷千金是常有的事。他的儿媳慈禧就更不用说了,直接拿着北洋的军费去修院子。也许,他更适合去做个一后勤总管,而不是一个皇帝。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想比,个人利益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衡量一个皇帝是否圣明,要看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多少贡献,而不是看他自身节俭了多少。当外敌入侵之时,身为一国之君的道光皇帝应将国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但在敌军兵临城下之时,他却将自己的皇位放在了第一位。为继续当皇帝,他向英军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他不怕民族受损,也不怕国家受损,他怕的是那四千英军乘胜北上,他怕的是丢掉他的龙袍。
甚至,礼部右侍郎曾国藩就曾批评道光时代:大臣所上奏章也“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乃至太平天国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隐讳,不敢上报。
因为,在他看来,龙袍和权力才是最重要的。尽管是打了补丁的龙袍,他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抓住它。不想着如何振兴大清,而天天在裤子上下功夫。
这也难怪道光皇帝执政期间,清朝一直在走下坡路。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十七·本纪十七》、《清朝野史大观》、《清宣宗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