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现

这里说的《哀乐》,就是人们耳熟能详、伴着故人远去的那首乐曲。深情、悲壮、低沉、肃穆,凝重。那么,这首流传至今的《哀乐》的作曲者是谁呢?   《赵县志》有载,杨戈(1921-1981),原名屈鄂生,赵县停住头村人。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抗日决死队吕梁剧社社长,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任120师西北战斗剧社副社长、副政治指导员(指导员系杨戈的爱人杨瑛)、作曲兼指挥。解放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主任、西北局计划局局长、陕西省科委主任等职。《哀乐》就是杨戈作曲。

当代作家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就是以河北赵县停住头村屈家的几代人为人物原型而创作的。 《笨花》中向喜等主要人物是以铁凝的父辈、祖辈及曾祖辈屈春霆等人为原型的。《笨花》中所写的扩建后的向宅即是《宅记》中所说的屈宅。向文麟的原型是铁凝的三祖父屈鄂生。《宅记》云:屈鄂生,化名杨戈(一九二一——一九八一),屈春霆之三子。生于湖北,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曾在此宅小住。一九三七年由此赴西安,再赴延安,毕业于延安“鲁艺”。长期在西北战斗剧社任领导。长于作曲,现沿用的《哀乐》,即是由他的曲作演变而来。为此,赵县作协主席赵长青专门撰文《寻找铁凝的笨花村》。

牧童短笛是谁作曲的(铁杨考证哀乐的作曲者杨戈)(1)

《哀乐》的编曲者到底是不是杨戈?铁凝的父亲铁扬做过考证,铁扬《我的二叔杨戈与《哀乐》一文中记述:

欧阳先生曾在西北战斗剧社任职。欧阳先生说,他自己在战斗剧社任职较早,时间也不长,:“找严寄洲吧,他最了解。”第二天,我就按约定来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宿舍,严导演的家。严导演对我说:“你了解杨戈算是找对人了,我和杨戈常睡一个炕头。”他连杨戈恋爱时转转反侧睡不着觉的形象都做了生动的描述。 我直截了当地问严导演关于《哀乐》的作者。严导演不假思索,带出百分之百的肯定说:“杨戈写的,这还有错!”他说《哀乐》原来叫《葬礼进行曲》,是为一出小歌剧写的插曲,后来作为《哀乐》先在西北地区流传,继而延安,继而全国。至此,严导演还一往情深的说,每次听到《哀乐》响起,杨戈的身影就会浮现在他面前……

为证实其真实性,铁扬就此专程向杨戈的几位亲属及生前的挚友考证,他们的口气都十分坚定,认为《哀乐》确是杨戈编曲:

我曾就此找到杨戈的儿子,现在某大学教马列主义的教授屈长江作证实,长江的语气坚定。看来他们父子曾谈过此事。后来我再与杨戈的侄女,北京的一位退休教师就此做交流,她的口气也十分肯定。她曾与杨戈一起生活了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