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所与西北大学合作,对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进行了长达5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近日,相关专家对其中出土的铁条及铁锈块进行了科学分析,发现该遗址为公元前14世纪所建,出土的铁条也成为目前我国境内出土的最早人工冶铁证据,将我国冶铁制品开始使用时间提前了500年。

改进火器(半截锈铁将)(1)

铁条出土地及铁条 魏洁 供图

从考古资料上看,中国早期铁器主要出土于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西部、河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而根据出土铁器的年代和数量来看,又以西北和中原地区为早为多。经统计,甘肃、青海、宁夏和陕西西部等地出土早于公元前5世纪的早期铁器已有50多件,其中甘肃永昌三角城和蛤蟆墩出土铁器4件、灵台景家庄出土铜柄铁剑1件、礼县秦公墓地赵坪墓区2号贵族墓出土鎏金镂空铜柄铁剑1件及此墓南侧的1号车马坑中发现“锈蚀严重的铁制品”、陇县边家庄出土的1件铜柄铁剑和长武出土1件铁短剑等共10件,其余40余件样品的年代为春秋战国。经过专家分析判断,认为这些已经出土的铁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而陈旗磨沟公元前14世纪人工冶铁制品的出土,把中国人工冶铁制品开始使用的时间提前了约500年。  磨沟遗址位于我省临潭县陈旗乡磨沟村,地处洮河南岸马蹄形山间台地。200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所联合西北大学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仰韶中晚期、马家窑、齐家和寺洼文化的遗存,并发掘出了数量众多的铜器、陶器及不同材质的装饰品。2009年6月,相关专家在遗址内头龛右侧陶双耳罐中间土中发现一根铁条和一块铁锈,经检测,发现铁条上的成分为炼渗碳钢锻打而成,充分证明该铁条为人工冶铁制品,冶炼时间为公元前14世纪左右,同时也说明该铁条是目前中国境内出土的最早人工冶铁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