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一日三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德经一日三省(史说道德七十八)

道德经一日三省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我认为,老子之所以特别喜欢拿水喻道,无外乎两点:一是水是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说它无形,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说它有形,但无状无态、千变万化。二是水与人类生存最密切相关:沧海桑田因水变迁,人类依水而生,治水而存,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先得有水。所以,研究水的特性既是对大自然规律的探究,更是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思考。

孔夫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能从人们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分析出大自然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体现的是先贤圣哲的大智慧。

这里还有一个观点:“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可能就是“知易行难”到“知行合一”的哲学实践的最早论述。

文意如下: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克化坚硬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比水更能胜任了。

(可能一般的人只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其实现在切割玉石、钻石等这些超硬的东西都是用水——只要压力足够大,水可以切割一切硬物。)

这是因为水(过于柔软)以至于没有办法改变它。弱小的最终能胜过强盛的,柔软的能够克制刚强的,普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却没有人能真正的践行(这个道理)。

所以圣人这样说:“(那些)为国承受屈辱的、才是国家(合格)的君主,为国承担灾祸的,才是人民(拥戴)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一般的人往往不能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