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中,自然不缺聪明人。

贾府的主心骨,时而严肃,时而祥和的老太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风使舵第一人王熙凤;顾全大局、察言观色、处事圆滑薛宝钗;见机行事、抓住机会跳槽的贾芸和小红,这几位都是大家公认的聪明人。

刘姥姥事迹(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妪)(1)

连尼姑庵的净虚、表面看上去谨小慎微的尤氏都有她们的智慧。一个用激将法搞定王熙凤,一个装聋作哑摆平秦可卿。

但要说隐藏最深,最让人一眼看不出来的还是三进贾府的乡下老妪刘姥姥。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凤姐的威严下都能认下这门亲戚,拿回20两银子过冬;第二次进府,被引到贾母和一干小姐们身边。刘姥姥用自己的实力和智慧赢得了这些金贵的主子们的喜爱,好几次把他们逗得合不拢嘴。

回家时,又拿了不少衣物、银子。

第三次进府,贾母已去世,恰逢贾府遭难,王熙凤把自己的女儿巧姐托付给刘姥姥。

刘姥姥只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妪,是如何深得贾府上下喜爱和信任的?

刘姥姥事迹(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妪)(2)

利用亲情靠近王熙凤

刘姥姥跟贾府其实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只是祖上和王家的一同做过官,因贪对方的势力,便连了宗,认了亲戚。

如今不说祖宗都去世,王夫人也已嫁作人妇,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事。

即使是有血缘的亲戚,隔代多了,也渐渐疏远不再来往了,不用说本无血缘关系的了。

但刘姥姥知道王家和现在的贾府都是大户人家,既然是大户人家自然不缺银两,就像她对凤姐说的那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贾府再怎么不济,拨点给他们穷人家也够他们用一阵子的了。

还有一点,她知道大户人家好面子,所以表面一定会重情义,否则落人口实,为了点银子,落个不好的名声,划不来。

也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刘姥姥才来贾府认这门亲。

这里足可以看出刘姥姥虽没见过什么世面,却能准确地洞察人心。其他人不说,王夫人、王熙凤是最看重名声和面子的了。

刘姥姥事迹(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妪)(3)

之后见了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刘姥姥又嫂子嫂子地叫个不停,见了王熙凤更是一个劲地叫姑奶奶。

还说是因为家道艰难才走不起亲戚,心里面是时时惦记着的。

刘姥姥是铁了心利用亲情来接近贾府,接近已经掌事了的王熙凤。

利用年龄亲近贾母

第二次入贾府的时候,被引到贾母处。刘姥姥前一秒还装作自己不善言辞,见不得世面,不敢见老太太,后一秒到了贾母跟前,三五句话就拉近了自己和贾母之间的距离。

连凤姐都看出贾母十分喜欢刘姥姥。

刘姥姥到底使了什么魔法呢?

当然是利用贾母年纪大了,想找个年龄相仿的人说说体己话这一特征。

刘姥姥到了贾母跟前就跟贾母掰扯起年纪来,还互相询问身体健康状况。刘姥姥先是夸老太太身体硬朗,像老寿星,接着说自己年纪大了,左边槽牙活动了。

刘姥姥事迹(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妪)(4)

贾母一听,立刻有了共鸣,说:

“我老了,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都不记得了。”

其实贾母哪里是不记得刘姥姥这门亲戚,是她之前压根不知道有刘姥姥这个人,今天才听说他们认宗这回事。

如今这样说,也算是应承了这门亲戚,以后便可以经常走动了。

之后贾母还全程带着刘姥姥一起游园,兴致很高。这可能是整本《红楼梦》中最轻快、愉悦的一个章节了。

利用身份拉近和丫鬟们的距离

刘姥姥刚进贾府时,就一个目的,攀亲戚。等真见了老太太,又似乎把贾府的“高贵”抛之脑后,她看到的仿佛真的只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太,便和老太太拉起家常,闲聊解闷。

等跟着姑娘们游大观园,尤其是那些丫鬟们跟前,她又把自己放在奴才的地位上,甚至把自己放得比这些姑娘们都还要低。

比如贾母命令丫头去扶她的时候,她就洒脱地一挥手,表示自己走,而且把丫鬟叫作姑娘,还说她的鞋精致,别沾了泥。

“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了泥。”

做游戏时,鸳鸯嘱咐她这个那个的,她也是毕恭毕敬地听着,顺从地答应。总之把丫鬟们当作女主人小姐般们对待。

刘姥姥事迹(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妪)(5)

这些举措无疑让这些丫鬟们心生好感。

正因为如此,刘姥姥在醉酒后不小心睡在了宝玉的床上,袭人看见后虽然着急,但是拿香薰熏了后,便领姥姥出来,并没有为难她,还叫她放心。

刘姥姥不仅认下这门亲戚,游了大观园,开了眼界,吃了他们庄稼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吃到的美食,还拿回很多从主子们、丫头们处得的被子、衣服、还有银子。

靠的就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的智慧。


-END-

你好,我是麦子,专注经典文学、名著解读。关注@麦子驿站一起品读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