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东山李白古诗讲解(唐代李白别匡山古诗欣赏及解析)(1)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本诗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别匡山注释: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téng)影风摇拂槛(jiàn)垂。清晨,我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槛:当指大明寺之栏干。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山间的小路上,行人大都带着一只家犬行走,晚归的农民们都背负着柴薪。

看云客倚(yǐ)啼猿树,洗钵(bō)僧临失鹤池。猿在树上喧叫,我倚树而立,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在失鹤池中洗吃饭的钵盂。失鹤池:《彰明县志》作饲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莫怪:《彰明县志》作莫谓。清境:《彰明县志》作清景。书剑:指文才武艺。明时,谓政治开明之时代。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

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行游且猎篇、陌上赠美人、登高丘而望远、渡荆门送别、山中与幽人对酌、洛阳陌、阳春歌、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江夏行、怨情、渌水曲、丁督护歌、乌栖曲、折杨柳、乌夜啼、赠从兄襄阳少府皓、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等。

《别匡山》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