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秦腔戏是关中平原地区甚至西北五省最主要的戏剧种类。尤其是关中平原,秦腔戏是男女老少的最爱。那时几乎没有其它娱乐设施和娱乐项目,看秦腔戏似乎是那时唯一的休闲娱乐方式。

演秦腔戏一般分为挂衣和不挂衣。挂衣就是演员要化戏妆、着戏服。不挂衣就是不化戏妆、不着戏服。秦腔戏演出还分为折子戏和本戏。折子戏一般就是经典曲目的经典片段。本戏就是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

秦腔戏的演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家境殷实富裕的人家有红白喜事时会邀请戏班子演秦腔戏;二是村里或者单位在村里古会或者春节时邀请戏班演出;三是庙会或者物资交流会上的秦腔戏专场演出。

受老一辈人的影响,我自小就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带着看戏。尤其是物资交流会上,肯定有秦腔戏。而且搭设戏台连续唱5至7天。那时人们逛物资交流会,卖完必须的物品后第一时间肯定奔赴秦腔戏演出剧场。物资交流会上都有专门的演出剧场,有的物资交流会白天演两场,晚上一场。有的白天演一场,晚上一场。晚上基本都是本戏,白天基本都是折子戏。

我印象最深的看戏最多的也就是在物资交流会上,由于是免费观看,每次去看戏时戏台下面的观众总是人山人海。晚上戏曲演到高潮时,还有一些好事的人就打口哨或者前后拥挤起哄,因此物资交流会经常找一些人晚上到戏场维持秩序,每逢戏曲高唱地下有人拥挤起哄时,就挥舞着手中的竹条对起哄者一阵猛抽,这样才能让爱看戏的乡党继续有滋有味地继续观看。

那时自己年纪小,剧场又不像现在有专门的提词器。因此演员嘴里的唱词根本听不清,也不知道内容,纯粹是看热闹。好在周围还有热情的戏迷,尤其是那些戴着石头老花镜的老者,随着乐队的伴奏还一边哼唱,就能听出一些戏词内容。另外还可以问身边的大人什么意思,大人们自然也很乐意的讲解剧情和故事梗概。

有次我了满足我的好奇心,舅舅还把我带上了戏台,让我坐在戏台一侧的乐队后,我更能清晰地看到演员如何上场,如何在后台化妆。

那些年经常看得折子戏有《辕门斩子》《杀庙》《五典坡》《探窑》《三娘教子》《二进宫》《祭灵》等等。秦腔本戏有《窦娥冤》《三滴血》《铡美案》《周仁回府》等等。

在初二暑假时我还特意借了一本《窦娥冤》的戏本,研究里面的唱词,尤其佩服唱词的精美,还了解了一些秦腔曲牌。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娱乐形式纷繁多样。秦腔也慢慢没落了。以前每周三陕西的电视台还有秦腔专场演出。后来就成了不挂衣的演唱比赛,再后来电视上也很难见到秦腔演出了。

如今,及时很罕见地碰见秦腔专场演出,戏台下也是聊聊无几的老年人。七十年代以后的人几乎都不看秦腔戏了。

我觉得秦腔戏应该继续传承,要好好挖掘其精髓和潜在的美,让秦腔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更好地展示秦人秦韵和三秦大地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之美......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1)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2)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3)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4)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5)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6)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7)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8)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9)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10)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11)

秦腔戏唱得好怎样评论(我对秦腔戏的浅显认知)(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