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钱成熙
【编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机,也是最美妙的风景。有别于大型商场和连锁商铺,个性小店折射出时代镜像,为城市日常营造别样生态,更是我们爱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闻-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访“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个性的一批小店和它们背后的主人。这是一个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里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说起“中古服饰”这几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中古服饰不是考古学家挖出来的出土服装,也不是我们塞进回收旧衣箱的二手衣物,和印象里比较常见的大牌二手衣也有着微妙的区别。举个例子说,如果你在看《罗马假日》时,会特别注意到奥黛丽·赫本身上1950年代初风格浓郁的衬衫和褶裙,那你或许就能成为一个中古服饰爱好者。
奥黛丽·赫本将1950年代的日常服饰穿得格外美好 资料图
中古服饰这个词,对应着英语中的vintage clothing,20年前至100年前制造的衣物如果清楚地反映了它们所代表的时代的风格和趋势,它们通常会被称为“中古服饰”,更早的,则会被称为“古董衣”。它们可能是一件香奈儿的粗花呢套装,可能是Madeleine Vionnet在1930年代创造的斜裁长裙,可能是一件1960年代的港工旗袍,甚至可能是1980年代的泡泡袖婚纱……它们都曾拥有原主人的珍爱,今天的你也依然可以穿着,它们也仿佛一把把钥匙,可以打开一扇叫做“时光之美”的大门。
阿安便是一位中古服饰爱好者,爱到在永康路上开了一家小店“风华Vintage”,把她和朋友们的收藏都搬来,让更多人可以体会到中古服饰的美妙。
时光回溯之旅从永康路上的一扇“小粉门”开始,推开门,像是进入了一件“老上海”的闺房。温柔的墙纸、深色的古董妆台、画框里的精致月份牌、铺着白色蕾丝桌布的小圆桌……这里你目之所及,每一件家具和饰物,都是主人亲手淘来的古董。不过也有可能,你的目光第一时间,会被这里的主角——中古服饰——所吸引,从中到西,从远到近,再到首饰箱包,女孩子们在这里,大概会快乐得像掉进聚宝盆。
小店里里外外流露出年代之美 本文图除资料图为外 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洁 摄
服装之多,让人眼花缭乱。40年代的掐腰套装、50年代的大摆裙、60年代的外套、70和80年代的长裙……如果你恰好是一位中古服饰爱好者,观察和辨认它们的年代特色,和店主交流讨论,也不失为乐事一桩,即便你只是恰巧路过,店主也非常鼓励你在有宽大穿衣镜,贴着粉红墙纸的试衣间一件件试过来,“穿上和挂在那里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衣服将小店装得满满当当
这里甚至还有整整一衣架的中古婚纱,令许多女孩为之尖叫。阿安对中古睡袍情有独钟,这里也有各个时代的睡袍,鸵鸟毛装饰,真丝长裙,冒着粉红泡泡,让人梦回好莱坞黄金年代。
试衣间里的一件1950年年代礼服,后方的衣架上挂着婚纱
阿安收藏的中古睡袍
除此之外,这里的宝贝还包括中古首饰和用品,有难得一见的完整中古化妆工具套装,以及藏在精巧的小箱子内的1920年代的歌剧望远镜,它们的存在,与中古服饰一道,让我们得以窥见某个时光缝隙里完整的优雅风貌。
阿安和朋友们收集来的中古首饰流光璀璨
这些日本的和服腰带和中古包十分精美,也深受欢迎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阿安相当年轻,还是一名正在读艺术史的大学生。她进“中古服饰”这个坑,已经好几年了。那时她尚在美国读高中,镇上有一家中古服饰店,卖从当地社区收集而来的老衣服和老物件,店主是几位老奶奶,她们甚至会记得衣服曾经的主人是谁,会在衣服上挂手写的标签,注明她们认为的年代和质地,还会加上描述。“我觉得很奇妙,这样的店像是承载了一个地方的回忆。”
于是阿安经常去逛这家店,逐渐发现由于过去的衣服尺码不大,正好适合她的娇小身材,解决了她在美国的买衣难。而一旦开始买,她便自然而然地开始去学习关于中古服饰的知识,后来到了纽约,她也会定期去几家中古服饰店打卡。
看得多了,一件老衣服到她手里,不出五分钟她就能看出年代,有时还能看出生产地区。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旗袍,是产自香港还是大陆,都可以用审美、工艺和用料上的差别来区分开。
和许多人理解的不同,中古服饰也并不是“死”衣服。有人说,时尚是一场循环。在今天的潮流中,其实也有过去的影子,当时的设计、理念和灵感,依然在影响着我们今日的穿着打扮。
这是一件1970年代的婚纱,但模仿的是1910年代爱德华时期的时尚
“前不久在纽约,我去了一家中古店。店主是一位68岁的老奶奶,她的收藏几乎都是1920年代的东西,尤其是当年的丝巾。我们聊天说到了设计师马克·雅可布,她说,他过去和我一起逛街啊。”
老奶奶告诉阿安,所有纽约的设计师几乎都和她逛过街,也光顾过她的小店,从她的收藏中寻找过灵感。
在海外,有许多种方法可以找到中古服饰,但在国内,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国内几乎没有中古服饰文化”,她说,“我们很少看到有人售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衣服,很多人只是把它们扔掉。此外,国内的中古店里大多数的东西,还是从海外淘来的,这些店其实是不具备社区性的,无法成为这个地区的回忆和历史的一部分。当然,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遗憾,阿安和她的朋友们开始格外留意在国内收购一些老衣服,想要留下自己文化和历史的记忆。上海老房子的拆迁点会有一些收旧货的人,她们的许多旗袍都是从他们手中购得。“可以说我们手里一些很顶级的旗袍,一些很好的收藏,其实很多都是从这些卑微的途径里出来的”,她笑道。
一件精美的旗袍
收藏多了,阿安便想要开店。她的店里并非大牌林立,尤其是比较早的年代的衣服,更是没有太多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牌,但它们都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以及阿安和她的朋友们审美。
除了衣服,她还喜欢买一些“乱七八糟” 的东西,像是画、老月份牌,没地方放,有了这家小店,她便可以将这些收藏都分享出来,在她看来,这是件很美好的事。
小店仿佛阿里巴巴的宝藏山洞
一些时髦角落
在她的店里,陈列的老月份牌都是原件,还有一幅建筑设计稿,她推断应该是1930年代上海的某处建筑,但是她不知道这处房子是否真的被建造了出来,是否真的曾经在上海存在过,也许,这张图画便是它曾在世界上的唯一证据。
阿安收集的老上海月份牌
当然,分享也意味着一些心头好会被他人买走。不心疼吗?Heathe马上想起了曾有的一件Lilli Ann的套装,那是1940-50年代特别有代表性的一个女装品牌,“浅蓝色,有白色的毛领,特别好看,可惜尺码不适合我,被朋友买走了。后来我一直想找一套类似的,也没有找到。”
由于许多中古服饰爱好者还是希望可以真正穿着自己的收藏,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色彩和尺码,简直是一件讲缘分的“玄学”。店里有一件50年代的裙子,上面的花样都是手绘,特别精工细作,“我想不到有什么机会可以穿上它,挂在店里的话,大家都可以来欣赏美。”
要找到合适的旗袍也不容易
有时阿安也会陷入自我怀疑,“天哪,这些东西真的会有人买吗?”小店里的客人,除了爱好者,也有一些误打误撞进来的路人,常有老阿姨进来逛,不大理解小店是卖什么的。“你们是定制旗袍的吗?”得知是老衣服后,她们会“像见了鬼一样地跑出去。”
但现实也会给她惊喜。有一些本来对此一无所知的年轻人在走进小店后,也成了中古衣物爱好者。还有一次,店里进了一批民国男性的长衫,当时她买这批衣服,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同好们研究、讨论1920和1930年代时期国内男装和女装的一些同步的潮流趋势,没想到女孩子们却很喜欢这些长衫,由于当时的尺码普遍比较小,反而适合当代的姑娘们穿着,卖得很快。
有时,是衣服在找人
她记得有一位客人是一位来自北京的舞蹈家,她来到店里本来是想挑选旗袍,选了两身之后,她发现了这些长衫。阿安告诉她,虽然长衫是男性服饰,但在民国,很多进步女性为了争取女性权利,也会穿着长衫,其实旗袍的英文就是cheongsam,它的起源和诞生,和长衫也是有渊源的。
这位舞蹈家在尝试之后,接受了她的提议。阿安说,“原来女孩子穿长衫是一种不一样的美,很帅气,仿佛在说,’我不屑于展示我的曲线’。”
虽然对于小店来说,出售西洋裙子是一条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路,但阿安和她的朋友们觉得,她们还是想要多介绍一些本土的时尚文化,“向大家展示他们之前没见过的东西”。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张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