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人出于爱好将不定期发送电气电工、前端、单片机等内容,可能会无法顾及关注我的所有人需求,请大家按需收藏自己想要知识,有用则收之,无用则弃之,不系统更新,仅供零星学习O(∩_∩)O哈哈~

本文建议用PC阅读效果更佳

一、准备工作

(51单片机最小系统、LED灯、5V电源)如果有开发板直接用,如果没有硬件就下载proteus8.6单片机仿真软件,关于软件下载,下载程序调试自行百度学习。重点讲软硬件关联配置。

二、上才艺

proteus电路图:

单片机led灯闪烁代码(关于使用单片机控制LED闪烁)(1)

仿真效果:

单片机led灯闪烁代码(关于使用单片机控制LED闪烁)(2)

现实中:

单片机led灯闪烁代码(关于使用单片机控制LED闪烁)(3)

三、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

#include<reg52.h>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 //0-255本次没用到但很有用 typedef unsigned int u16; //0-65535本次没用到但很有用 #define ON 0 //自定义灯亮0 #define OFF 1//自定义灯灭1 sbit led=P2^0;//定义单片机IO端口 void delay1s(void) //误差 0us { unsigned char a,b,c; for(c=167;c>0;c--) for(b=171;b>0;b--) for(a=16;a>0;a--); }//单片机小精灵(百度自取)获得的精确延时1s的代码 void main() { while(1) { delay1s();//延时调用 led=OFF;//延时1S delay1s(); led=ON;//延时1S } }

学习过程:

typedef unsigned char u8;

typedef unsigned int u16;(后面要加分号)

如果从keil里看了c语言的反汇编代码然后根据晶振和指令计算延时的时间这样虽然非常的准确但是相当的麻烦而且容易搞错,我这里介绍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可以验证你的延时函数

这里用一个例程详细介绍一下。过程参考如下:

在编译器下建立一个新项目,也可以利用已有项目。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单片机晶振的选择,因为for循环里指令的执行时间和晶振有直接关系,本例中晶振使用11.0592M。

单片机led灯闪烁代码(关于使用单片机控制LED闪烁)(4)

编写一段关于延时的函数,主要利用for循环,代码如下:void delay_ms(unsigned int ms){unsigned int i;unsigned char j;for(i=0;i<ms;i ){for(j=0;j<200;j );for(j=0;j<102;j );}

}

其中ms是输入参数,如果输入1,就是要求程序延时1ms。j变量是调整程序运行的时间参数。调整j的数值,使1次循环的时间在1ms。

将此程序编译通过,然后利用软件仿真,调整时间。

单片机led灯闪烁代码(关于使用单片机控制LED闪烁)(5)

下面这个sec就是程序运行到现在的这一行所用的时间。

单片机led灯闪烁代码(关于使用单片机控制LED闪烁)(6)

两次时间差就是延时函数使用的时间,如果与1ms相差比较多,用户可以调整j参数的值,使延时时间尽量接近1ms。如增大j的值for(j=0;j<105;j );

此方法得出延时函数,在晶振不同的情况下,延时时间会不准。软件调试结果,这个程序的延时时间为:1.01779ms,一般的单片机系统中都可以应用。

下面来说说汇编的传统计算方法:

指令周期、机器周期与时钟周期

指令周期: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它是以机器周期为单位的,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一个时钟周期 =晶振的倒数。

MCS-51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

MCS-单片机的指令有单字节、双字节和三字节的,它们的指令周期不尽相同,一个单周期指令包含一个机器周期,即12个时钟周期,所以一条单周期指令被执行所占时间为12*(1/12000000)=1us。

了解了上面这些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延时1秒子程序========================DELAY_1S: ;延时子程序,12M晶振延时1.002035秒MOV R4,#10 L3: MOV R2 ,#200 ;1指令周期L1: MOV R3 ,#249 ;1指令周期L2: DJNZ R3 ,L2 ;2指令周期DJNZ R2 ,L1 ;2指令周期DJNZ R4 ,L3 ;2指令周期RET ;2指令周期;循环体延时时间: [(249*2 1 2)*200 1 2]*10*12/12000000=1.002030s;加上ACALL指令和第一条mov指令以及最后一条RET指令算出来整个函数的时间为1.002035s;================================================

通常选用的是11.0592MHZ的晶振:

[(249*2 1 2)*200 1 2]*10*12/11059200=1.08727213541666666...S

汇编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于程序

DELAY: MOV R0,#00HDELAY1: MOV R1,#0B3HDJNZ R1,$DJNZ R0,DELAY1

查指令表可知 MOV一个机器周期,DJNZ 指令需用两个机器周期,而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11.0592MHz,所以该段程序执行时间为:

((0B3×2+1+2)×256+1)×12÷11059200=100.2789mS

第一层:DJNZ R1,$:执行了B3H次,一次两个周期,所以为0B3×2;

第二层:MOV R1,#0B3H为一个周期,DJNZ R0,DELAY1为两个周期,这样循环一次就是0B3×2+1+2个周期;第二层的执行次数本来是255次,但因为赋首值为0,而DJNZ是先减1,再比较的,所以就应该是256次。

这样的话,整个循环执行完应该是(0B3×2+1+2)×256+1次。再加上开始赋值这一句,就是((0B3×2+1+2)×256+1)了

还说明一下:

nop指令或者_nop_(); 函数占一个机器周期,在stc单片机的12T模式下一个机器周期是一个振荡周期的12分频,如果你的晶振是12MHZ,那你的一个机器周期就是1微秒.一个nop指令的执行时间也就是1US

while(i<10)

{

i=i 1;

}

while语句的语义是:计算表达式的值,当值为真(非0)时, 执行循环体语句。

while语句的原型是while(表达式)语句,当表达式为非0值时,执行while语句中的嵌套语句。1.while(1)其中1代表一个常量表达式,它永远不会等于0。循环会一直执行下去。除非你设置break等类似的跳出循环语句循环才会终止。2.while(i--)其中i是一个变量,因此表达式i--有不同的值,依次递减,i--是先取值后减,--i先加后取值,所以i--的值同未执行该自减运算时的i相等。因此当i为0时,循环会跳出。很容易混淆的是把i--的值误认为i执行自减后的值。扩展资料:单片机中while(1)有两种用途:while(1); 意义:这是一个死循环,代码不再向下执行。用途:1. 一般在调试代码时,为了检测一部分代码是否OK,防止后面的代码干扰执行结果,会在观测点加上while(1);2. 有些代码检测到运行错误时,会抛出错误(打印、设置错误码),然后进入while(1);3. 机器需要复位时,停止喂看门狗,进入while(1); 迫使看门狗超时,产生硬件复位while( 1 ) { 代码 }; 意义:这里将会重复执行{}中的代码用途:1.单片机在不使用操作系统时,主程序一般都使用这种架构2.操作系统中的进程,执行任务时,有些也会使用这种架构3.{}中的代码不停地检测某个条件,当条件符合时,跳出该循环,继续向下执行4.停留在此,等待中断。在单片机中使用while(1),大部分还是为了防止程序跑飞,因为很多时候执行完某段程序后单片机的程序指针PC并不会停止,仍然会继续从ROM中读取指令并执行,进而出现不确定的结果,加个while(1)就能让程序在执行完后在原地循环,相当于停在原地,防止跑飞。

void delay1s(void) //误差 0us { unsigned char a,b,c; for(c=167;c>0;c--) for(b=171;b>0;b--) for(a=16;a>0;a--);

单片机led灯闪烁代码(关于使用单片机控制LED闪烁)(7)

单片机小精灵获取延时程序

错误信息:no power supply specified for net VCC in power rail configuration

解决办法:

step1:点击工具栏上方的 Design 选项 step2:点击 “Configure Power Rails" step3:勾选左下角的 "Use default power rail connections?" step4: 点击 OK

这时仿真应该可以成功了。

每天学点新知识,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学富五车”!欢迎交流互动!

图文来源:网络编辑加工处理网络图文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

单片机led灯闪烁代码(关于使用单片机控制LED闪烁)(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