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可谓大火,有着“中国电影梦之队”的电影阵容演绎了7个小人物以自己的方式亲身经历着新中国7个历史时刻,而这些故事里最感人的的就是《前夜》,它讲述的是开国大典前夜,负责电动升旗的林治远(黄渤 饰)“兵荒马乱”的不眠之夜,其中黄渤饰演的电动国旗设计师更是有历史原型,他背后又有着怎样精彩的故事呢?

一、《前夜》中的历史时刻

黄渤抗战语录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黄渤历史原型)(1)

电影:故事发生在开国大典的前夜,9月30日下午,在其他筹备组都保证万无一失时,林治远(黄渤饰)却不敢保证,当时距离大典不到10个小时,电动升旗又突发故障,林治远向领导们下军令状保证在开国大典升旗前修好电动装置,确保五星红旗顺利升起。

可在当时想要修好升旗装置又谈何容易,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且天安门已经戒严,林治远根本无法进入现场检查旗杆的问题。他只能在再建一个模型,1比1的还原。

正当旗杆模型检查到尾声时,紧急情况发生了:支撑国旗升到顶端时需要一个金属球作为阻断器,而那个金属球因为硬度不够被国旗顶飞。

在这关键时刻,寻找硬度更大的金属阻断球成了他们的首要工作。

而这一细节更是让人感动:刚解放的北京城物质匮乏,几乎找不到稀有金属来制作金属球。他的徒弟只能在房顶上呐喊,向城内的居民们借那些金属。

正当他们认为没有人理会时,居民们络绎不绝地赶来,手里拿着金丝眼镜、烟斗、甚至还有孩子的平安锁。这一幕更说明了每个人都想为新中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

黄渤抗战语录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黄渤历史原型)(2)

焊接金属球

在最后,林治远(黄渤饰)顶着恐高的压力,在底下的助手等人的鼓励下,终于把金属球焊在了旗杆上,在距离开国大典不到几个小时的情况下,林治远终于完成了电动旗杆的任务,也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这种根植于内心的对祖国的热爱、对新中国的热爱,并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都促使林治远完成这艰难的任务。

黄渤抗战语录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黄渤历史原型)(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高高升起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二、历史上的林治远

《前夜》中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但这已经经过艺术加工和情节虚构,和真实的历史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黄渤抗战语录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黄渤历史原型)(4)

林治远老先生

而历史上的林治远又有什么故事呢?

林治远,号裕民。1913年出生于天津,1935年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他是北京市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是我国工程设计大师。

历史:1949年开国大典的前夕,林治远收到上级通知:他要设计开国大典上面所有的升旗旗杆,虽然这件事对于林总设计师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可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中国的开国大典,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更是容不得半点差错。

黄渤抗战语录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黄渤历史原型)(5)

右二林治远辅助毛主席升旗

最开始设计的旗杆长度是35米,和天安门城楼的高度一致,放在今天绝对是小问题,可在当时就让林治远犯了难:当时北京城乃至全中国都百废待兴,寻找合适的旗杆很困难。

最近经过多方寻找,林治远在自来水厂找到了4根直径不一的水管,经过焊接后只有22.5米,还是没有达到组织的要求,林治远没办法把情况上报上级,上级也同意了22.5米的升旗方案。

黄渤抗战语录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黄渤历史原型)(6)

新中国第一面红旗升起

林治远还找来建设局的梁昌寿协助,一起设计电动自动升旗装置,保证国旗自动升降,国歌奏毕,国旗正好升到旗杆顶端并自动停止,实验装置直到9月30号才全部安装成功,接下来的数次实验也都成功升起。

但在晚上意外发生了,国旗升到旗杆顶时马达没有按计划停止,国旗被绞在旗杆里,这一意外情况在《前夜》里高度还原,而后来棚彩工冒着危险把国旗从高空拿了下来,后来林治远和梁昌寿立即修复并反复实验,知道10月1日凌晨确定没有问题才肯回去休息。

开国大典进行时,林治远在毛主席的身旁辅助主席升旗,而还有工作人员守在旗杆下,如果出现任何紧急情况,就立马切断电源。

黄渤抗战语录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黄渤历史原型)(7)

黄渤饰演林治远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电动旗杆上准时升起,毛主席兴奋地大喊了一声:“升得好”。

之后礼炮齐响,全场人山人海,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从此,中华民族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收藏留言、讨论!喜欢记得点赞关注,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