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名著《西游记》的第八回中,观音菩萨领木吒去东土寻取经人的路上,遇到作恶的猪八戒,见他经常吃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百姓们的要求从来都不高,能吃的饱,活得下去,这样就行了,古时候的农民起义基本都是因为吃不饱饭才闹起来的,所以历代统治者,基本都会非常非常重视百姓们的温饱问题,而说到温饱,就绕不开“五谷杂粮”。
话说人吃五谷杂粮而生,那么有几人还能准确的说出五谷都是什么东西?对于五谷是什么这个问题,曾有过多种说法,其中有两个认同度比较高的,今天一起给大家说说。
第一种说法:稻黍稷麦菽
“稻”,自古就养活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早在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经出现稻谷的身影。到了近现代,我们尊敬的袁隆平院士,又培育出闻名中外的“杂交稻”,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可谓是整个人类的大功臣。
相信在上面说的这五谷中,大家对于这稻谷应该是最熟悉的了,不过可能还有一点误区需要说明一下,稻谷之属,不仅有水稻,还有旱稻存在。
旱稻又名“陆稻”,是人们对水稻长期训化得来的,它对于水的需求没那么大,在我国南北方都有种植。水稻和旱稻所产的粮食都是大米,只不过旱稻的产量一般情况下要低于水稻,质量也要略次一点。
“黍(shu)”,这也是中国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现如今一般都把它当做黄米,有点像北方人所说的黄小米,这玩意能做粥,做饭,能酿酒,还能做成年糕,是很重要的一种粮食。
黍在古代似乎并不是指的黄米,而是专指一种子食叫做“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据说它的子食也是黄色的,跟小米长的差不多,就是形状上稍大于如今的小米。
“稷(ji)”,被古人认为是“百谷之长”,帝王曾封其为谷神,与土神“社”一起,被帝王祭祀,后来“社稷”也成了国家的代称。
对于稷究竟是什么,大概也有这么两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其一说这稷就是高粱。还有就是《本草纲目》中说的,“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
我认为,稷不应该是“不黏的黍”,这样的话,被古代帝王称之为谷神的东西,是否有些太“没面子”了,我还是觉得稷是高粱比较合适。
“麦”,这个东西没什么争议,就是麦子无疑,也就是我们常吃的面食,不过麦子也是有大麦小麦之分的。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至少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麦子,时至今日,面食依旧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物之一,而且这麦子是如今粮食中,花样吃法最多的一种。
“菽(shu)”,其实就是豆类的总称,我国对于豆类的种植以及食用,历史也很久远。到西汉时期,聪明的中国人更是发明出豆腐,使之现如今还是我们中国的代名词之一呢。
第二种说法:麻黍稷麦菽第二种说法跟第一种相比,有麻无稻,或许很多南方的朋友难以接受,但这的确不是没有依据的。
众所周知,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黄河也被我们称为“母亲河”,地理位置偏北,文化中心很长时间都是在北方的。稻谷的主要产地是在南方,北方种植的并不多,所以最早的五谷中没有稻也情有可原。
很多人看到“麻”,第一反应就是可做布料的那种亚麻,或者是毒品大麻,但其实这里的麻说的是“芝麻”。
芝麻在中国的历史也有两千多年了,是当初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在我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前它的名字还是叫“胡麻”的,一直到宋代才改叫芝麻,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五谷”几千年前就养活着我们的华夏先民,现在养活我们,几千年后还会再继续养育我们的子孙后代,中华的传统文化也会随着这些类似的脉络,一代一代的永远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