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湟三月(作者原创授权)

梁山众好汉中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除了像李逵这样浑浑噩噩的人,大多数人其实在内心中,都对草莽生活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因为在他们中真正来自底层,衣食无着的人所占比例很小,反而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体制的出走者,他们之所以聚啸山林,其根本目的不是推翻北宋朝廷,而是改变朝廷中的不公。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从体制中的出走者,绝大多数人都是武职,像林冲、鲁智深、呼延灼、秦明、花荣等等,名单相当长。但不难发现,其中,几乎没有文职人员,如果勉强找一个,只能是出身底层文墨小吏的宋江,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宋江根本算不上文职官员。

因为,按照宋朝官职制度,知县是享受国家俸禄的最底层官员了,像宋江这种掌握邢狱的小吏,只是知县雇佣的编外人员,说白了,就是在体制上班的临时工。

之所以在梁山上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从体制内出走文职官员,绝不是由于《水浒》讲述的草莽世界,不需要文人,而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吴用早就上梁山了(智多星吴用为何入伙梁山)(1)

宋朝与中国历史上众多王朝相比,有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开国之时定下的重文抑武国策,所以士大夫阶层生活的很滋润,文职官员的薪水很高,读书人很受尊敬,社会地位很高。

正因为如此,就算是吴用这样在乡间的白衣读书人,也是很有民望,绝不像明清时期的穷酸儒。像吴用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也被阮氏兄弟这样的糙汉子佩服,另外,作为保正的晁盖为何知道吴用的名号,因为平常处理乡邻矛盾,少不了吴用的协助。

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老百姓对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出自本能的敬重,觉得读书人明事理,知大义,无论是突发事件还是老大难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读书人来评判,因为读书人主意多,眼界宽,关键时刻能帮忙拿个主意。吴用这样一个乡村教书先生,之所以被称为智多星(小说中甚至对标智慧之神诸葛亮),是因为在乡民们看来,他在碣石村一带就是智慧的化身。

故而,当刘唐找到晁盖,相约夺取生辰纲时,晁盖首先想到的就是吴用,因为长期以来的依赖,已形成一种惯性思维。

吴用早就上梁山了(智多星吴用为何入伙梁山)(2)

但拦路打劫这种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最佳选择应该是找几个膀大腰圆身手了得汉子才对,为何要选择吴用?

因为晁盖知道,吴用一定会同意参与此事,他为何有如此大的把握?是吴用生活窘迫,急需缺钱么?

答案是否定的。

若说阮氏三兄弟生活困顿,那是千真万确,因为他们有家小,加上渔业生活没保障(王伦等人占了水泊梁山,他们失去重要的渔业资源),还有不良嗜好(喜好赌博),因此,拉他们下水是很容易的。

但反观吴用,他是靠知识生活,在当地像他这样的读书人是稀有资源,何况他又是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有家庭拖累,就算生活不太富裕,但过个平常日子应该不是问题,总之,从物质短缺这个角度来看,吴用是没有铤而走险的动机,他犯不着这样做。

那么,吴用为何还要加入劫取生辰纲的团伙?是贪财么?显然不是,纵观《水浒》,吴用对金钱表现的很淡然,根本不是贪婪之人。

吴用早就上梁山了(智多星吴用为何入伙梁山)(3)

剩下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吴用心中不满,他要找个发泄心中不满的突破口,宣泄胸中的愤懑!

从表面上看,像吴用这样一个隐身乡村的单身教书匠,没有什么烦恼才对,其实不然,像吴用这样胸中有韬略的读书人,其实都是怀有抱负之人,无不渴望能够鲤鱼跃龙门,在仕途有所作为,一展胸中所学,可惜有人堵死了他的出路,心灰意冷之下,只好忍辱苟安,和一帮乡村孩童一起打发时光。这种痛苦,是外人没法体会的。

对此,晁盖自然心知肚明,只要他说出生辰纲三个字,吴用就会义无反顾的加入。因为,天下人都知道生辰纲是蔡京在借过生日之名,搜刮民脂民膏,而蔡京正是让吴用希望破灭的那个罪魁祸首。

宋朝从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起,新旧两党之争从来没停止过,而且愈演愈烈,到宋徽宗时期达到了巅峰,元祐党人事件导致许多官员株连,而蔡京真是党政的弄潮儿,天下无数读书人遭到无辜之殃,像吴用、王伦这样的读书人没了出路。

吴用是个不甘心平庸沉沦的人,或许他在阮氏兄弟的口中得知了王伦的名头后,心头一动,开始为自己寻找另外一条出路,所以听到晁盖的牵头劫取生辰纲,自然是一拍即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