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有修道院吗(解读基督教修道院)(1)

有学者曾称“‘宗教信仰时代’的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期’,这段时期夹在希腊人繁荣鼎盛的年月中显得格外无聊、龌龊,那么沉闷,毫无生机。”相信许多童鞋也有这样的感觉:基督教思想麻痹了人的精神,使中世纪在思想文化上一无是处,除了黑暗专制,别无其他。但是西欧的近代文明,不可能跳跃出中世纪,凭空发展出来,而是需要在中世纪逐孕育成熟。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督教的修道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一、修道院与修道制度

修道院是基督教的一个组织机构名称,熟悉基督教的同学可能知道,这个修道制度起源于3世纪的非洲大沙漠,创始人是尼特里亚和底比亚地区的极端禁欲主义者,刚开始是一些基督徒为了躲避罗马帝国的迫害和出于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厌倦,隐居荒漠,禁欲苦修,由此逐渐形成修道制度。

到4世纪时,基督教上升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权力也增强了,财产也增多了,所以腐败堕落也就出现了腐败化和世俗化的倾向。与此同时,一种更为切合实际的修道方式也在发展,即以共同合作为基础的修道团体,4世纪上半叶,埃及的帕克米乌将四周的隐修者组织起来,在塔本尼西创建第一座修道院。

新教有修道院吗(解读基督教修道院)(2)

意大利提默修道院

修道院制度和本尼狄克院规由于适应了西欧社会得以很快发展,修道院的政治和经济作用互相促进,使修道院在中世纪西欧社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修道院文化的发展树立了根基。

新教有修道院吗(解读基督教修道院)(3)

修道院教堂内部斑驳的壁画

二、修道院的学校教育如何影响西欧文化?

在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在成为罗马国教后,开始重视教育,当时的教育还是异教化的,所学的知识体系都是古典知识。著名的主教和神学家都提倡建立神学院,对正式的神职人员提供教育,通过对教义和古典文化的学习,确保未来神职人员思想的纯洁。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除意大利还保持着很小规模的对俗人的文化教育外,其他地区到7世纪中期为止,修道院是唯一的学术教育活动场所。

8世纪开始,在英格兰和法兰克,修道院学校是其主要的教育机构。修道院学校的建立和完善,使这些古老的学问传统在修道院里找到了一个庇护所,同时,修道院的学校和图书馆以及抄写室成为西方高等思想文化的主要机构。

新教有修道院吗(解读基督教修道院)(4)

奥地利florian修道院图书馆

有的修道院收容穷人子弟和孤儿,为这些孩童提供食宿和教育。修道院的学校教育促进西欧社会阶层的流动,例如贫苦子弟向修土的流动,修士向政府官员的流动,贵族子弟向修士的流动。教育一直是社会地位变动的重要工具,普通大众的孩子,只有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才能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在这方面,修道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修道院保存和传播古典文化知识

公元529年,查士丁尼大帝下令关闭最后一所雅典学园,这标志着古典的希腊罗马文化的终结。但在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中,古典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教会在漫长的中世纪中也自觉地承担起保护古典文化的使命,在教会图书馆和修道院图书馆中,部分古典遗产被保存下来,修道院的抄写室和图书公馆是古典文化保存的中心。现存保最古老的古典文本的残余手稿,大都是来自于修道院的抄写室。

新教有修道院吗(解读基督教修道院)(5)

中世纪修道院锁链图书馆(chained library)及抄写室

抄本的抄写只是保存古典文化的一小步,重要是在于抄本的保存,尤其是在中世起早期动乱的历史时期。基督教的修道院在促进西欧历史文明的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它保存古典文集免受战火的摧残,将知识传于野蛮的民族,开创图书管理工作。修道院学校在保存知识的同时,将世俗知识和宗教知识相互融合,将世俗知识中的理性部分融进宗教之中,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日耳曼人,苏格兰人以及法兰克人。修道院学校也为大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很多后来的大学是在修道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巴黎大学就是脱胎于修道院学校,因为拥有知识渊博的学者,而吸引大量的青年学生的到来,最后成长为大学。

新教有修道院吗(解读基督教修道院)(6)

中世纪修道院大学

四、修道院对西欧艺术的影响

修道院是艺术的创造和保存者。在建筑方面,中世纪时代,只有修道土掌握数学知识,这是建筑学必备的知识,因此修道士在中世纪早期教堂建筑和装饰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人才。修道院内有很多罗马式或者哥特式的教堂,教堂内都饰以壁画和雕塑,这些既有罗马传统艺术的遗风,也有中世纪早期新时代的艺术风格。而且在7-10世纪,修道院设立学校,训练手工艺人,在摩萨克、圣萨翁、圣德尼、夫萨诺发等许多修道院所办的学校中,修道士们教授古代的艺术工艺,训练出许多手艺工人。修道院的作坊内,生产出奢侈的织物,绣帷、珐琅制造品、金属制造品等。

新教有修道院吗(解读基督教修道院)(7)

米兰主教教堂 (piazza del duomo)哥特式建筑风格大教堂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基督教的修道院可以产生这种作用呢?

首先在于修道院具有优越的经济实力:它为学习者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学习的物质条件。当时统治者对修道院的支持,扶持修道院的发展,使很大部分的人在生活上得到保障。同时,在经济实力的保障下,有较好的文化设施,修道院有专门的抄写室和图书馆。同时,书籍的书写材料一直是羊皮纸,十分昂贵。抄写一本圣经的花费,相当于一所房子或是一个农场。

修道院在这方面的优势很大,在中世纪早期,修道院拥有规模很大的田庄,饲养很多牲畜,修道院内部就是一个工场,进行简单的手工业生产,修道院自己生产羊皮纸,这是修道院扮写室和图书馆能够建立和坚持下来的前提。另外,还有一些简单的文具用品,都是自己制造,在手工业不发达的年代,这些都是修道院独特的有利条件。

其次,是因为修道院还有在文化上的政治优势和稳定的知识分子力量。相对于个体而言,修道院在中世纪动乱的年代,是很多畏惧暴乱纷扰的学者的避风港,除却政治斗争,对保存和抄写珍贵书籍,也吸引着对学术感兴越的有识之士,他们在修道院内或讨论学术问题,或编写史学、史学典籍,或在修道院的学校内教书育人,会形成巨大良好的团体成果

其实对于修道院本身而言,修道院的修士也需要文字作为表达宗教理想的方式。他们在传播自身所信仰的宗教理想时,需要文化来帮助他们所达到所需要的效果。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修道院在社会上有着清楚界定的社会身份,它需要保护自身的利益,让他人了解自己,要保障自身的权利,这种自身的需要也是修道院成为文化中心的一个重要动力。

文史君说

基督教的修道院制度,为西欧文明的发展留下了大量的遗产。古典文化的保存、图书馆的修建以及构成近代西欧文明基础的许多文化,都受到了修道院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了建筑艺术风格,现代西方教育制度等诸多面。它成为中世纪社会的文化中心,为西欧的近现代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曦文:《修道院与中世纪前期的西欧文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五期。

2、刘新成:《超越的悖论——试析西欧中世纪修道院改革运动》, 《世界历史》,2001年第三期。

3、庄秀文:《析修道院在中世纪西欧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2003-05。

4、丁远远:《5~12世纪西欧修道院学校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十二)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