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层面的创新,是学校层面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也是当前一线教师参与改革的主阵地。但是,高校要想通过课程的教学创新来带动一校整体的教育改革,提升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还需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层面有系统的设计,本文提出高校通过教学创新推动整体教育改革的五个步骤。

1

理念转型: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基本理念

高校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大赛系列谈)(1)

图片

理念转型是改革的前提,当下的教育改革和过去几十年的改革最大的不同就是理念。简单讲就是从以学校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如果现在的改革没有革新理念,改革本身的价值值得怀疑。

以学生为中心,是针对自工业革命以来盛行的教师主导、统一学习和知识导向的教育模式提出的,这一理念提倡学生主导、个性化和情境建构式的教育模式,其核心目标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尽管已经成为办学者的共识,但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实到高校的办学实践中依然挑战重重。而要落实好这一理念,需要在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要义的基础上,把握好三个方面。

高校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大赛系列谈)(2)

图片

首先,要明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传授知识为教育的目标。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体系,十分注重知识传授,大学里的学生认为到大学学习知识天经地义,老师则把教授知识作为自己理所当然的使命,如果放弃教知识便不知所措。

这种身处教育一线的学生和老师的观念和行为惯性,是过去几十年来推广素质教育的一大挑战,也是接下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必须要清除的“拦路石”。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从学生的自身兴趣和需求出发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随着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大学将不再是学生接受高深知识的唯一场所。未来的教育,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由若干不同的学习服务提供者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大学要想在这个生态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找到自身给学生的价值,给学生一个乐于上大学的理由。

第三,以学生为中心要坚持以学习为中心,这是针对以教学为中心提出的。工业革命以来的高等教育体系,其课堂制模式以教师和教授为核心,学习者要服从于教授者的安排。以学生为中心需要打破这一传统,把办学的注意力紧紧围绕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学的安排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2

目标导向:让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扎根本科教育一线实践

目标导向是构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核心动作是要厘清学校的、教学单元(院系)的、专业的以及课程的育人目标,并且把不同层次的育人目标关联起来。育人者和育人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清楚为了实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当下特别重要的是要多关注能力和素养层面的高阶目标。当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提出金课建设,基础教育中的核心素养,都体现了对高阶目标的重视。

立德树人不仅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和使命,更是所有的高校教育者自身工作中应该瞄准的首要目标。因此,高校如何才能让立德树人成为所有教职员工的工作目标,就成为高校是否能有效履行自身职能的关键所在。

高校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大赛系列谈)(3)

图片

首先,高校需要建立清晰明确的育人目标体系,特别是建立从学校层面到学院、系、专业直到课程层面的育人目标逐级细化的体系,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贡献于学生成长中的哪些方面。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一门课一本教材,几十个知识点就是目标,老师一学期的任务就是把这几十个知识点尽可能清楚地讲授给学生,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目标。这与立德树人的使命是不相符的,因为“德”的要素很少体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其次,高校需要系统探索能支持学生能力和素养提升的教育策略。学生能力和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什么样的大学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提升这些方面,目前并没有很成熟的实践。

3

流程再造:构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大学育人流程

流程再造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包括在特定的目标下设计学生的学习流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关联),以及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关联)。

育人目标的设定不难,难的在于什么样的学习流程才能支持高阶目标的实现,这是这个时代给教育工作者的命题,也是教学创新的核心话题。最近几年,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老师都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简单从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即大学要打造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流程和体系(三全育人)。

高校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大赛系列谈)(4)

图片

要真正打造三全育人的大学体系,首先需要重构大学的育人流程。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体系里,大学的核心育人流程是有教务系统管理、院系来执行的以专业和课程上的学习活动为核心的一套体系,学生在大学四年最重要的学习活动就是上课和听老师讲授,四年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在几十门课程上的学习,只要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达到要求拿到学分就可以毕业。

至于由学生工作部门和其他的职能部门负责的课程之外的活动,被视为是辅助性的非核心活动,也不纳入对学生的考核中。

高校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大赛系列谈)(5)

图片

要想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核心使命,把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作为育人目标,就必须重构这一流程,特别是把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的课外活动也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流程中(如下图)。

高校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大赛系列谈)(6)

图片

在这个流程中,学生需要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课堂的学习,课后的自主学习,参与各种活动如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并且能够有机会在真实的场景中实习和实践。

这些活动不是像当前的大学中那样,被区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而是完全融合为一体,相互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并且这些活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服务。

流程再造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活动发生的场景和环境。特别是对于课堂的学习,大部分的时间学生是在远离真实世界的大学教室中发生的,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动机上的问题,以及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应性问题。当前很多大学改革的方向,是把学生的学习置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以实践为导向而不是理论为导向引导学生的学习。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的对于工程教育的改革,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要选择一个工程方向,参与到具体的工程项目实践中,这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场景,大幅减少了学生在教室环境中的学习,增加了学生在真实项目中的学习。

流程再造的第三个问题,是大幅创新学生在专业和课程上的学习活动。过去几十年中,学生在课程上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听老师讲授以及和同伴的研讨。这两个活动是在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中广泛采用的也行之有效的,但是在当前能力和素养导向的人才培养改革中,大学需要大力创新能够支撑能力和素养提升的学生学习活动。

例如,如果一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需要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单纯依靠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和小组讨论,很难想象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再如,如果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则需要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等等。

4

架构调整: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的组织机制

架构调整考虑的是什么样的学校组织方式才能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流程和教师的教学流程。当前的学校组织模式(科层结构及部门化)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主要是支持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如果教育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架构必须调整,必须考虑架构如何能够允许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合作起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如跨学科教学),以及如何快速接收和回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立德树人,需要高校不同部门的通力合作,课内课外的有机整合。但当前的大学层级体系一方面很难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灵活快速的反应,同时也很难形成跨部门的团队形成解决方案。因此,全员参与全过程支持学生健康成长要落地,首要的是改变当前大学层级化的组织机制,建立一种鼓励跨部门合作的网络化扁平化大学组织架构。

高校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大赛系列谈)(7)

图片

快速在一线形成跨部门合作的团队,是一所学校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核心能力。在传统的部门化行政体系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往往很难。例如教务处和学生处的合作,通过正式的程序非常复杂,但学生学习的需求,多数情况下需要这些部门之间快速形成合作关系,提供解决方案。

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了提升这一核心能力,大大强化基层一线教职员工的权力,赋予他们在遇到学生特定需求时,自主寻求其他部门相关员工组成临时团队提供解决方案的权力。同时,学校通过明确提出愿景和使命、年度目标等途径提升每位员工对于自身职责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能够在面对真实的学生需求时自主做出决策。

以支持和服务为导向的行政体系,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文化和制度基础。在以权力和资源配置为导向的层级化体系中,大学行政部门没有心思也没有责任去服务学生,更多地是资源分配和行政协调。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需要改变以权力和资源配置为导向的层级化体系为以支持和服务为导向的平台。

最后,大学架构的网络化平台化调整,必然会对员工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此时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成一个重要话题。

教师队伍建设是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一套覆盖所有教职员工能够提供过程性支持的体系,这套体系包括讲座培训、专业课程、研讨交流、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5

质量保障:打造基于信息化的质量体系和文化

高校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大赛系列谈)(8)

图片

质量管理保障学校教育设计的高质量以及实施与设计的一致性。要提供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教育,必须确保上面四个方面自成一体,即理念符合时代趋势和要求,目标服务于理念,流程支撑目标,架构支持流程。同时,要对学校的育人质量以及组织管理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的持续提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打造一个全员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时通过治理层面的设计确保质量保障落地生根。

信息化是有效便捷地实施上述教育策略支持全校师生学术活动的工具,更是确保教育策略有效落实到位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中,信息化可以帮助大学更好地了解学生和他们的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监控是否达到了学校的育人目标。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