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记者黄玉玲)今天是元宵佳节。据悉,虎年的元宵月不是“十五圆”也不是“十六圆”,而是“十七圆”,最圆时刻将出现在2月17日0时56分。像今年元宵节这样“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是比较少见的,上一次出现还是2013年2月26日(正月十七),下一次则将在2029年3月1日(正月十七)再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元宵节的月亮是半月还是满月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1)

元宵佳节的美食——元宵(图片来源CFP)

月有阴晴圆缺

记者从北京市天文馆了解到,在我国传统历法——农历中,“月份”即依据月相而制定。月相,就是从地球上看,月球在不同日期呈现的不同相貌,农历的月份是完全依据月相变化制定的。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围绕地球运动,本身不发光。在一个月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有规律地变化着,月相也在不断变化。月亮的这种盈亏变化周期叫朔望周期,平均时间是29.53天。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从地球上看起来月亮在太阳的方向,它的黑暗面朝向地球。月亮在这个位置的月相称作“朔”或者叫“新月”,农历历法上规定每月的初一必须要在“朔”所在的那一天。由于月相周期为29.53天,为了满足这个规定,农历的月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保证初一那天月相是“朔”。

元宵节的月亮是半月还是满月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2)

月相变化的顺序(图片来源:北京天文馆)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 ——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是一个朔望月,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科普部主任张旸表示,各种月相中,最受关注的应该就是“望”了。因为“望”对应着月圆,往往被视作寄情寄思之日,体现于中国许多重要的农历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等。然而,满月并不一定刚好出现在农历十五,更多的是出现于十六,故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一说法。少数时候也会出现在农历十七,偶尔出现于农历十四。

由于月亮是在一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有时候离地球近一些,有时远一些,到地球距离近的时候运行速度快一些,距离地球远的时候,速度慢一些。因此从朔月到满月的时间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满月大多出现在十五、十六,个别的时候可以出现在十七甚至十四。满月以十六最多,占将近60%,十五次之,约占40%。因此就有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但是,朔望之间的间隔也是个变数,最短约13.90天,最长约15.61天。意味着,满月落在当月的十七,也就是“十七月儿圆”。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比较少见

张旸表示,其实满月最常见的还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十七的情形比较少见。而十四月圆更是罕见,如果发生,一般也是在农历十四的日末。

据悉,像今年元宵节这样“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是比较少见的,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13年2月26日(正月十七),下一次将在2029年3月1日(正月十七)再现。尽管月亮最圆一刻并未出现在元宵节当天,但并不影响人们举家赏月。一般在月圆的前后两天,肉眼观赏到的月亮基本无差别,都是一样的花好月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