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14个深度贫困村分布于县城东部大石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耕地总面积20344亩,人均耕地不足0.75亩,但深贫村创新方式,在发展种养产业上采取了“3 ”模式,“公司 基地 农户 致富带头人”的发展模式,促进了村民增产增收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筑巢引凤显真情

用足用好南宁市帮扶马山政策,积极协调市直国有企业、央企、民企资金建设养殖厂房,建立基地,筑巢引凤,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指导养殖技术、保价销售,拓展市场销路。

龙印村从12个屯112户群众手中流转整合了360多亩土地,利用帮扶企业捐赠资金,建设生态种养综合示范园的2个养鸡场、1个养牛场、1个养猪场、1个果蔬基地等,发展循环农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截止目前,深贫村共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用于产业发展。

贫困村产业脱贫规划 马山县14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创新方法在这里(1)

借鸡生势促脱贫

金钗镇龙印村引进广西草凤凰公司,以4 2(“合作社 企业 基地 农户”、“能人大户 农户”)的模式发展土鸡养殖,形成了“龙印山鸡”新品牌。吸收了134户贫困户人均出资2000元入股参与产业发展,通过基地代养、农户自养、基地招工等方式推进扶贫产业全覆盖。园区放养的“龙印山鸡”已飞进了市民餐桌和“南宁饭店”等餐馆。鼓励村干部在发展养鸡产业中参与投资入股获取一定比例分红,提高干事创业积极性,通过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

贫困村产业脱贫规划 马山县14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创新方法在这里(2)

同时动员群众投工筹劳参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发展村集体经济。如古棠村通过开展“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村民合作社会同共青团南宁市委员会、南宁青年联合会、南宁青年企业家协会、南宁城投集团、南宁富桂精密有限责任公司、龙州商会等相关单位签订了采购协议,饲养周期达到10个月,采购价格初步定在项鸡90元,阉鸡150元,目前已销售了990羽收入11.6万元。

村民、贫困户发展生态鸡养殖热情空前高涨,致富信心、决心、底气进一步增强。

贫困村产业脱贫规划 马山县14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创新方法在这里(3)

“贷牛还牛”增票子

成功借鉴上林县、都安县“贷牛还牛”扶贫产业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开发模式,增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争取中烟集团2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深贫村“贷牛还牛”项目。如龙开村骉骉种养专业合作社现有存栏肉牛136头,其中西门塔尔牛48头,建设牛舍1100平方米,种植牧草70亩以上,预计年出栏肉牛30头,年收入20万元以上。目前覆盖60户贫困户216人,积极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贫困村产业脱贫规划 马山县14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创新方法在这里(4)

种桑养蚕甩帽子

里当乡龙桂村、古寨乡古棠村等立足本地种桑养蚕传统,充分利用市属国有企业等捐赠资金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向村民收购桑叶等形式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逐步甩掉贫困帽子。

贫困村产业脱贫规划 马山县14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创新方法在这里(5)

(资料图)

目前,龙印村龙印山鸡、(龙琴村、龙林村)竹鼠、(龙开村、龙印村、民治村、雅联村)肉牛、忠党村黑山羊、(北屏村、太平村、龙那村)里当鸡等产业已初具养殖规模。

一年多来,14个深贫村共培育致富带头人70名,同比增加60%,创办专业合作社64所,同比增加80%,发放产业奖补资金751.6万元,同比增加50%。2018年14个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06.48万元,同比增加807.27%,平均每村8.2万元,其中古棠村、龙林村、民治村、忠党村、龙印村等村实现了零的突破,龙岗村、龙印村、雅联村等村实现10万元以上突破。

2019年预计14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63.24万元,其中龙印村达到60万元、古棠村达到50万元以上收入。

来源:南宁新闻网

南宁日报

美丽南宁乡村建设

编辑:蓝莉荣

审核:韦绍群

监制: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