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家常菜的名字(每道家常菜都有个温暖的名字之)(1)

好吃的家常菜的名字(每道家常菜都有个温暖的名字之)(2)

好吃的家常菜的名字(每道家常菜都有个温暖的名字之)(3)

在龙岩结婚的酒席上,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

每当姜鸡被热气腾腾地端上来的时候,围坐一起的客人们略略动动筷子,吃上几口,就得往自己的酒杯里添满酒或者饮料。看着远处熙熙攘攘的一群人簇拥着一对新人走过来,起身,端杯,稍稍寒暄祝福几句,有调皮的更是说上几句俏皮话,惹得桌上一阵的笑声。新人把酒一喝,这宴席差不多就该到了尾声。若是贪嘴或没吃饱,再等个糟菜红烧肉配小馒头,再等个青菜,等个甜点什锦卷,再悉悉索索地吃上几口,这宴席就算结束。

疲惫的新人终于可以卸下脸上的笑容,坐在某处,好好地喘口气,轻轻松松地吃上那么几口。男人们整理整理衣服,松松勒得有点紧的裤腰带,满脸红光地走出酒店,打个带着姜鸡味的饱嗝,在太阳下慢悠悠地走着。女人会稍微慢一些,拉扯着十来岁调皮的小孩,抱着乳臭未干的几岁的小孩,站在门口闲话着东加长西家短。待人走得差不多,总会有几个生怕浪费便宜了酒店的亲戚要几个塑料袋,把酒席上但凡能打包的都兜着走。面无表情的服务员端着个不锈钢的大脸盘,来来回回地收拾。就连墙上的那个大红色的“囍”字,也显出了几分热闹之后懒洋洋的倦怠。

我妈说,龙岩人招待人,最喜好拿出手的,一个是糟菜红烧肉配小馒头;另一个就当属姜鸡了。这两个当家菜,一旦没出现在宴席上,便颇有几分扫兴败趣之意。逢年过节姜鸡也必然是要摆在桌上的,不然会觉得这年味寡淡了几分。

姜鸡,按着传统老牌的龙岩人做法,直接将白鸡切成块,焯水后放入大量的姜丝调味,

上笼屉隔水蒸,蒸到鸡肉变色变熟,姜味四溢就可以出锅上桌。可往往这样烹制,鸡肉都会过老过硬,沁出的鸡油让鸡肉分成两个色:有油浸着的部分鸡肉发亮软嫩;没有油浸的部分鸡肉发黑发硬。在酒桌上,往往都得挑那嫩嫩的鸡肉,不然口感一定是干巴巴,柴得不行,非得配点酒才能咀嚼下肚。

我妈在姜鸡这道菜上发挥了她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某次吃过很好吃的改良版的姜鸡、一直在她面前炫耀和刺激的我的指导下,我妈发挥了南北方风格相互融合,由单一的姜丝蒸鸡逐步转化到多样食材完美融入与提升鸡肉口感的改良版本的蒸鸡,将姜鸡1.0本地版本,逐渐升级到姜鸡3.0综合版本。

板栗事先去皮,洗净,切成小块,上蒸炉略略蒸个几分钟;干香菇泡水,撕成小片;取北方特有之大葱,只留葱白,切成斜片;生姜切丝;鸡肉切块洗净。

洗净手,将鸡肉放入一盆内,倒入适量食用油、盐巴、排骨味王(或者任意适合肉类的调味料粉)、味精、葱白片、姜丝、香菇片,用手搅拌均匀,将板栗埋到鸡肉底下,最后淋一遍芝麻香油,少许即可。静候腌制半小时,上锅蒸煮至鸡肉熟就可以出锅享用了。

我喜欢做蒸菜,一是省事,只要前面步骤不错,后面自然就会得到美味;二是不麻烦,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要注意时间,就可以吃到好味。

伴着袅袅白色蒸汽,四散在家里的是蒸鸡的香味。再举筷,板栗之清香软糯,香菇之厚重醇香,鸡肉之软嫩鲜美,伴着白饭,配着好酒。

每一口好滋味,都将日子过成了无比美味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