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衍生了无数国学瑰宝,国学宝藏伴随了每个人的学生时代,然而,有很多名句沿用至今,成了口头禅层出不穷的出现在了屏幕之上,但,这些经典真的用对了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论语的4句经典名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的4句经典名句(那些曾被误解的多年的论语名句)

论语的4句经典名句

中华上下五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衍生了无数国学瑰宝,国学宝藏伴随了每个人的学生时代,然而,有很多名句沿用至今,成了口头禅层出不穷的出现在了屏幕之上,但,这些经典真的用对了吗?

1、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误解:出资《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遮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持不承认自己的过错。但是却极少有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孔子也并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晓萱说:要解释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总共出现过“小人”24次,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老百姓, 这是相对于大人和士阶层的另一个阶层。而文中的“养”是相处的意思,所以全文讲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好,余平米百姓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的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2、以德报怨

误解:《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劝解别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报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也是极力反对给一巴掌再把脸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晓萱说: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反而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恩?别人以德带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不卑不亢,申请该咋办咋办,以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3、父母在,不远游

误解:《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报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晓萱说: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4、愚不可及

误解:此句出自《论语公冶长》是职场或者学生时代,领导人物对小白小透明常用的话,形容一个人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这真的是我们敬爱的孔老夫子的意思么?

晓萱说:原句为: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句话是孔老夫子在赞赏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混沌的时候就装傻,做一名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有被以上《论语》名句误导了么?如果有,请自觉关注晓萱,自觉评论、自觉转载吧。

晓萱探秘——说尽天下古怪事,搜罗世间稀奇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