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南空间城市化(008)福建省南部简称“闽南”,有泉州、厦门和漳州3市,是福建“厦漳泉都市圈” 泉州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泉州城乡规划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泉州城乡规划图(泉州市县域新型城镇化一一中小城市群规划)

泉州城乡规划图

福建闽南空间城市化(008)

福建省南部简称“闽南”,有泉州、厦门和漳州3市,是福建“厦漳泉都市圈”。 泉州市

乡村区域如何城市化?县域空间城市化的模式如何选定?或许,福建泉州市的《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可供参考。该“规划”有县域新型城镇化一一中小城市群的相关规划,下面简述。

泉州 县域产业经济集约化差异化 一是县(市区)域产业经济与泉州全市“六三五”产业集群在各县(市区)的分布点空间相融合相集群。“六三五”产业集群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一一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材家居、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和健康食品.,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一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五大现代服务业一一数字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和金融服务。二是县域产业差异化发展。邻近中心城市的惠安县和南安市,率先与泉州中心城市形成“同城效应”。三是县(市)域当地的本土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补强产业链,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二三产业集群发展。

泉州 县域“一县一区、一区多园” 县(市)域各产业园区空间分布调整:省级产业园区或高新区为主、代管的产业园区为配套,整合调整各产业园区。空间整合、资源整合和产业调整,实行“一县一区、一区多园”。

泉州 县城区城市化 一是县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培育设施建设。如:道路、停车场和车站,供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污水雨水分流、排水防涝、通信网架和老旧小区等市政公共设施,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卫生医疗保健、教育、养老、体育和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集聚区、技术研发和冷冻链物流等产业配套设施,等等。二是县(市区)城区差异化特色化建设。石狮、晋江、南安、丰泽、惠安和泉港沿海县(市区)向都市经济转型,融入环湾城市(城区)规划。安溪、永春和德化山区县绿色发展,县城区“大城关”规划。三是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中的晋江、永春和德化3个县(市),力争在产业经济、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等领域创建典型示范。四是旧城更新、新城高标准,建造一批具有现代化、特色化的街区。

泉州 乡村镇区城市化 县域乡村众多的镇分类发展:一是“一县一副中心或多中心”。县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区为县域的中心城市(中等城市),非县政府所在地的众多镇中,选定1个或多个副中心城市(小城市)。副中心突出特色产业集群,与县城区产业分工协同。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建造成现代化的小城市。二是“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泉州全市共有22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也将建设成现代化的小城市。三是经济发达的镇,也将建造成现代化的小城市。四是中心城市周边的镇,纳入中心城市规划。远离中心城市的镇,发展为服务乡村的综合性小城镇。

泉州 县域新型城镇化一一城市群空间结构 泉州市域大中小城市群“1+5+22+N”规划中(之前已发布文章《厦漳泉闽南:泉州市域新型城镇化空间结构一一城市群规划》专述),大城市是泉州市域中心城市,城区有鲤城、丰泽、洛江 、泉港、石狮和晋江6个区(市);中等城市是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和德化5个县(市)的城区,小城市有22个镇区(小城市培育试点镇),重点镇或特色小城镇有若干(N)个。县域新型城镇化一一县域城市群空间结构,是一座中等城市+若干座小城市+若干座重点或特色小城镇的“1+N+N”中小城市群结构。

泉州 县域新型城镇化一一中小城市群规划的几个要点:一是差异化的产业集群,如:沿海县(市区)、邻近中心城市的县(市)和山区县的区位与资源不同而差异化,镇域的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不同而差异化。二是产业园区差异化、大规模集约化整合调整,形成“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大规模化集约的空间结构。县域内有众多大小又空间分散的产业园区,经资源、产业和空间的整合调整后,汇集、集群于一个产业园区,一县一区、可多园。三是产城融合一一差异化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大规模集约支撑城市空间的形成,符合区域空间城市化规律。产业经济是城市的基础,城市是产业经济的物化形式。四是县域中小城市群的特色化或个性化和现代化,并与泉州市域特色化或个性化现代化大中小城市群有机一体化。这是乡村区域或县域空间城市化的理想模式,也将是个趋势。

我们期待,泉州市的县域新型城镇化一一中小城市群规划如期实现!

福建闽南有3市:泉州、厦门和漳州,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厦漳泉都市圈”和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