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里有个说法,一个人聪明要看三个维度:神经维度、经验维度和反省维度。

神经维度表现在反应敏捷,遇到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经验维度表现在数年老道世故,做事游刃有余;反省维度表现在具备打破壁垒、审时度势、随时跳出舒适区的眼界。

曹贵人作为甄嬛强有力的一个对手,最后草草收场,恰恰是反省维度的短板造成的。

在她的认知里,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不存在真正的感情。

所以,当甄嬛向她抛出橄榄枝的时候,她权衡再三,仍然犹犹豫豫。

即便她已经认为甄嬛不是心狠毒辣之人,可她没有突破局限,依旧蜷缩在华妃的裙裾之下,做一个委屈也求不了全的狗头军师。

曹贵人一句话差点要了甄嬛的命(一向聪明的曹贵人)(1)

而后当甄嬛利用富察贵人杀鸡儆猴,再加之朝瑰公主的不幸遭遇,曹贵人终于不得不向甄嬛臣服了。

既然在华妃那里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了,可曹贵人仍然想首鼠两端、脚踩两条船,所谓的为自己留退路。

于是,曹贵人向新主甄嬛谈条件了。

以曹贵人的聪慧,自然知道此次复宠的华妃,不过是昙花一现,再如何也只是强弩之末罢了。

那些所谓的恩宠、荣耀、众星捧月之态,都不过是大厦将倾前的回光返照而已。

曹贵人一句话差点要了甄嬛的命(一向聪明的曹贵人)(2)

华妃复宠,最关心的便是甄嬛的死活。于是第一时间找来曹贵人,向她打探甄嬛的动向。

曹贵人一直以为,在这巍峨的宫墙内,最可靠的只有利益。她觉得华妃不可靠,甄嬛也一定信不过。

大家都只不过是利来而聚、利尽而散。

曹贵人担心帮着甄嬛斗倒华妃,甄嬛又会成为下一个华妃,她依然没有好日子过,所以不得不为自己谋算。

于是把“华妃找她打探甄嬛动向”的这个消息,威胁式地卖给了甄嬛。

曹贵人先发制人,把甄嬛约到墙角旮旯,向她陈述了华妃的举动。

甄嬛不知道曹贵人意欲何为,只是含糊其辞地说道:“姐姐这样聪明的人,自然是应对得宜的。无论怎样,都在于姐姐您的打算。”

曹贵人一句话差点要了甄嬛的命(一向聪明的曹贵人)(3)

这时候曹贵人没有接话,而是转过身去,背向甄嬛,目的是向甄嬛展现一下她头顶戴的那颗耀眼的大翡翠。

曹贵人一句话差点要了甄嬛的命(一向聪明的曹贵人)(4)

并且一边展示,还一边敲打甄嬛道:“只是有一事,嫔妾与娘娘相处,并无直接的利害关系,说得难听些,不过是因利而合。他朝利尽,也可一拍两散。”

甄嬛自然看到了曹贵人的头饰,低头垂眸,考虑对策。

见甄嬛还是不接话,曹贵人继续放狠话:“嫔妾自知低微,不可与娘娘相抗衡,因此只怕不能很好地协助娘娘。”

曹贵人一句话差点要了甄嬛的命(一向聪明的曹贵人)(5)

通过后面的剧情,我们能够知道,那颗大翡翠是皇上赏给曹贵人的。

曹贵人在暗示甄嬛:现在老娘在皇上面前很得脸,即使没有你这个靠山,老娘也能混得风生水起。

可你若是没有老娘的配合,扳倒华妃还得费些工夫。若是想让老娘协助你,那你就得拿出点诚意来。

甄嬛一听,马上懂了,曹贵人这是开条件呢,于是说:“温宜公主玉雪可爱,本宫有意在事成之后,收她为义女。这样,彼此也好有个依靠,姐姐意下如何?”

曹贵人一句话差点要了甄嬛的命(一向聪明的曹贵人)(6)

曹贵人眉开眼笑,对于她来说,这是最好的条件。安全无虞了,荣华富贵也就不远了。

然后再踩着甄嬛的肩膀向上爬,那真是能少奋斗许多年,实现财富自由也就指日可待了。

有了孩子的牵扯,曹贵人才答应把华妃的动态告诉甄嬛。

这一局看似曹贵人聪明绝顶,实则在自掘坟墓。

以甄嬛的格局,即便曹贵人曾多次加害于她,但只要她后来帮助过她,不再挑起事端,甄嬛依然会同曹贵人相安无事。

即便看在温宜的份儿上,甄嬛也不会下死手。

因为甄嬛深刻体会到了孩子对母亲的重要性,那种锥心蚀骨之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甄嬛不会忍心。

一如端妃对曹贵人痛恨无比,可依然愿意善待温宜。

曹贵人一句话差点要了甄嬛的命(一向聪明的曹贵人)(7)

可是,她以这种胁迫的方式逼甄嬛就范,就让甄嬛十分不适。

于是,在华妃倒台,曹贵人风光无两的时候,甄嬛给了她致命的一击。

得势后的曹贵人,更加冷血无情,只是一味地强调甄嬛答应做温宜干妈的承诺,完全没有合作伙伴的情分。

甄嬛看她实在狂背不已,于是蛊惑她道:“姐姐封嫔是因为什么缘故?——是因为前朝平息了年羹尧之事。而后宫中,华妃又需要有人出面将其扳倒,姐姐正得其时啊,所以皇上封姐姐为‘襄嫔’。

只可惜年世兰还是答应,皇上碍于情面,大概也不能太为难她了。”

曹贵人一句话差点要了甄嬛的命(一向聪明的曹贵人)(8)

甄嬛误导曹贵人,说皇上封她为“襄嫔”,是因为她扳倒华妃居功甚伟,此举是论功行赏。

可华妃如今还活着,那她这个“襄嫔”岂不是名不副实?

在皇上心里会不会觉得,这个赏赐的价值没有达到最大化?

曹贵人一听,是那么回事啊,于是火急火燎地找死去了。

向皇上献策,让华妃领盒饭,用以平后宫之愤。

曹贵人一句话差点要了甄嬛的命(一向聪明的曹贵人)(9)

事到如今,整个宫里的老人都知道,即便年家倒台,皇上仍然会善待华妃,这就是感情的驱使。

可是曹贵人周旋在华妃和皇上身边多年,依然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后宫里唯独她不相信感情,只看重利益。

皇后狠辣,但对皇上也有真心,不然也不会说出那句经典台词“臣妾做不到啊!”;

端妃替皇上背了那么大一口黑锅,事后仍然愿意原谅他,因为付出爱比怨憎快乐;

敬妃虽然不争不抢,对皇上无感,但她最大限度地培植友情,在这个冷寂的后宫里播种温暖。

欣常在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她后期和甄嬛的相处模式,仍然比曹贵人柔软许多,所以活到了最后。

……

就是因为曹贵人的固执己见,愚蠢地以为年家已倒,华妃便没什么利用价值了,所以轻易地上了甄嬛的当,让皇上彻底起了杀心。

曹贵人一句话差点要了甄嬛的命(一向聪明的曹贵人)(10)

所以人与人之间讲利益是没错,但也得懂得权变,看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毕竟能真正让人交心的是看不见的感情。

就像《知否》里的皇上说过的一句话:当忠臣和能吏不能兼得时,他更愿意将忠臣放在身边,偶尔用一下能吏即可。

公众号:易七读书,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