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深入解读民调结果)(1)

第十七届北京-东京论坛“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已于日前出炉,在本届论坛的民调对话上,中日嘉宾围绕民调结果展开深入解读,并为如何推进两国间稳定的、建设性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

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深入解读民调结果)(2)

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深入解读民调结果)(3)

民调对话的中日嘉宾在北京、东京两个分会场通过视频交流。

中日“身相近,心相远”,年轻人群、有识之士对彼此印象更乐观

此次民调对话是中日关系同步舆论调查实施17年以来首次举行,双方嘉宾对民调数据进行了深入解读。此次对话的中方主持、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表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挖掘舆论调查结果,全面解读民调数据,使媒体及两国民众对于民调结果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推进两国间稳定的、建设性的关系,为人民福祉和地区繁荣做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金莹认为,此次舆论调查的结果显示出,中日两国公众之间存在较大的“时差”和社交距离。在公众受访者中,在近两到五年之内访问日本的中国公众占大多数,而日本方面,则是十一年前访问中国的受访者占大多数,这体现出双方在认识对方国家方面存在着“时差”。此外,中日两国作为有着两千多年交往历史的邻国,八至九成的受访公众与对方国家的国民没有实际交往,可以说是“身相近,心相远”。

但金莹同时强调,不必对调查结果过于悲观,因为“从日方数据中可以发现,在获取关于对方国家和两国关系的信息渠道以及对中美日关系的判断方面,有识之士与一般公众呈现出较大差别。日方有识之士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他们当中对中国抱有好感的占比接近四成,高于一般日本公众。”

零点有数数据科技集团董事长袁岳提到,中日两国在直接人际交流、通过网络获取对方信息、传统媒体对对方国家的报道这三个领域显示出不平衡,并且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袁岳分析称,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对彼此国家的好感度水平与中老年受访者存在显著差别,总体来看更为积极。这反映出一个重要特点:年轻人的信息获得渠道更多元,依赖互联网和自身及友人跨国学习、跨国工作等直接交流途径的程度较高,可见态度积极性与信息获取途径有着相当的关系。

本次对话的日方主持人、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强调,本次民调结果体现出,尽管处于在美中博弈的背景下,但两国国民都不是追求对抗,而是寻求合作。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川岛真认为,受疫情影响,日中两国民间交流及双方合作大幅减少,尽管两国首脑之间已经通过电话,达成重要共识,两国媒体上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但效果还没有反映到一般舆论环境中。即便如此,有一点不容忽视,认为日中关系重要的日本受访者占大多数,且这一比例比前一年有所上升。

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深入解读民调结果)(4)

讨论中的双方嘉宾。

加强实质合作、青年深度交流至关重要

每日新闻社论说室专门编委坂东贤治指出,本次舆论调查结果显示,过半日本公众受访者不希望在中美之间“站队”,许多受访者希望推进日中合作,使日中关系实现稳定发展。因此,两个国家如何开展具体的合作,并让国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对于改善两国国民关系至关重要。

工藤泰志表示,此次民调反映出公众对于加强直接交流的愿望,也反映出两国国民对于对方国家存在着一些疑虑。针对这种情况,两国必须加强深入对话,开展真诚合作,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的对话。

袁岳指出,近年来,两国十分强调青少年交流,但青少年间的交流形态似乎更多地集中于参访和文化类交流,且少年占比更多。从现实来看,青年交流,特别是例如青年科学家对话等具有建设性的活动,不仅可以产生不小的影响力,还能够进一步丰富两国民间交流的形态。

文:李家祺

摄影:董芳、王朝阳、李家祺、南部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