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几个不同的西欧列强在亚洲建立了殖民地。每一个帝国主义列强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不同国家的殖民官员对其帝国臣民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列强在亚洲殖民化的不同之处)(1)

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

大英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包括亚洲的一些地方。这些领土包括现在的阿曼、也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缅甸(缅甸)、斯里兰卡(锡兰)、马尔代夫、新加坡、马来西亚(马来亚)、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现在是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巴布亚新几内亚和香港。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海外财产中,皇冠上的明珠当然是印度。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列强在亚洲殖民化的不同之处)(2)

英国殖民官员和英国殖民者,普遍认为自己是 "公平竞争 "的典范,至少在理论上,所有王室的臣民在法律面前应该是平等的,无论他们的种族、宗教或民族。尽管如此,英国殖民者比其他欧洲人更将自己与当地人隔离开来,他们雇佣当地人做家政服务,但很少与他们通婚。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英国人将阶级分明的思想转移到了他们的海外殖民地。

英国人对他们的殖民地臣民采取了一种家长式的观点,觉得有责任--正如鲁德亚德-吉卜林所说的 "白人的负担"--使亚洲、非洲和新世界的人民基督教化和文明化。在亚洲,故事说,英国修建了公路、铁路和政府,并获得了对茶叶的民族迷恋。

然而,如果一个被征服的民族站起来,这种温柔和人道主义的外衣很快就会崩溃。英国无情地镇压了1857年的印度起义,并残酷地拷打被指控参与肯尼亚毛毛叛乱的人(1952-1960年)。1943年孟加拉发生饥荒时,温斯顿-丘吉尔的政府不仅没有为孟加拉人提供任何食物,实际上还拒绝了美国和加拿大对印度的粮食援助。

法国France

虽然法国试图在亚洲建立一个广泛的殖民帝国,但在拿破仑战争中的失败使其只拥有少数亚洲领土。其中包括20世纪的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委任统治地,尤其是法属印度支那的关键殖民地--现在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列强在亚洲殖民化的不同之处)(3)

法国人对殖民地臣民的态度,在某些方面与他们的英国对手截然不同。一些理想主义的法国人不仅想统治他们的殖民领地,而且想建立一个 "大法国",让全世界的法国臣民真正平等。例如,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成为法国的一个省,或者说是一个省,拥有完整的议会代表权。这种态度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法国接受了启蒙思想,也可能是由于法国大革命打破了英国社会仍然有序的一些阶级壁垒。尽管如此,法国殖民者也感受到了将所谓的文明和基督教带给野蛮的主体民族的 "白人的负担"。

在个人层面上,法国殖民者比英国人更容易与当地妇女结婚,并在其殖民社会中创造文化融合。然而,一些法国种族理论家如古斯塔夫-勒邦和阿瑟-戈比诺等人却谴责这种倾向,认为这是对法国人先天基因优越性的败坏。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殖民者维护 "法兰西种族 "的 "纯洁性 "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在法属印度支那,与阿尔及利亚不同的是,殖民统治者没有建立大规模的定居点。法属印度支那是一个经济殖民地,目的是为母国创造利润。然而,尽管缺乏定居者的保护,但当越南人在二战后抵制法国回归时,法国还是迅速跳进了与越南人的血腥战争。今天,小规模的天主教社区、对法棍和羊角面包的喜爱,以及一些漂亮的殖民主义建筑,是法国在东南亚明显影响的全部遗迹。

荷兰The Netherlands

荷兰人通过各自的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人竞争并争夺印度洋贸易路线和香料生产的控制权。最后,荷兰把斯里兰卡输给了英国人,1662年又把台湾(福摩萨)输给了中国人,但保留了对现在构成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富饶的香料岛的控制权。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列强在亚洲殖民化的不同之处)(4)

对荷兰人来说,这项殖民事业就是为了钱。没有什么文化改良或基督教化异教徒的借口--荷兰人想要的是利润,简单明了。因此,他们毫不顾忌地无情地抓捕当地人,并将他们作为种植园的奴隶劳工,甚至屠杀班达群岛的所有居民,以保护他们在肉豆蔻和胡椒贸易上的垄断地位。

葡萄牙Portugal

1497年瓦斯科-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后,葡萄牙成为第一个获得亚洲海上通道的欧洲强国。虽然葡萄牙人很快就探索并宣称拥有印度、印度尼西亚、东南亚和中国的各个沿海地区,但其力量在17和18世纪逐渐衰落,而英国、荷兰和法国则能够将葡萄牙从其大部分的亚洲主张中驱逐出去。到了20世纪,剩下的是印度西南海岸的果阿、东帝汶和中国南部的澳门港。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列强在亚洲殖民化的不同之处)(5)

虽然葡萄牙不是最吓人的欧洲帝国主义强国,但它的持久力最强。果阿一直是葡萄牙人,直到1961年被印度武力吞并;澳门一直是葡萄牙人,直到1999年欧洲人最终将其交还给中国,而东帝汶或东帝汶在2002年才正式独立。

葡萄牙人在亚洲的统治时而冷酷无情(如他们开始抓捕中国儿童卖到葡萄牙为奴),时而缺乏自信,时而资金不足。和法国人一样,葡萄牙殖民者也不反对与当地人混居,创造克里奥尔人。然而,葡萄牙帝国主义态度最重要的特点也许是葡萄牙的固执和拒绝退出,即使在其他帝国主义强国关门大吉之后也是如此。

葡萄牙帝国主义的动力来自于传播天主教和赚取大量金钱的真诚愿望。它也受到了民族主义的激励;最初,是想证明国家在摩尔人统治下的强大,而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则是自豪地坚持将殖民地作为过去帝国荣耀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