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一般情况下主要考虑的是外照射的辐射防护,通过防护控制外照射的剂量,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

实验室安全环保实验习惯教育(环保公益课堂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1)

实验室安全环保实验习惯教育(环保公益课堂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2)

射线防护的三要素是

距离、时间和屏蔽,

或者说射线防护的主要方法是

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俗称为射线防护的三大原则,

其原理如下:

01 时间防护:

时间防护的原理是: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用此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缩短人体受照射的时间)。

02 距离防护:

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距离防护射线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辐射源作为点源的情况下,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吸收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控制辐射源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可减少剂量率或照射量,控制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但在实际中应注意:辐射源都是有一定体积的,并非理想化的点源,而且还必须注意到辐射场中的空气或固体材料会使射线产生散射或吸收,不能忽略辐射源附近的墙壁或其他物体的散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适当增大防护距离,以确保安全。

03 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的原理是:射线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质能减弱射线的强度,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辐射水平,使人们在工作场所受剂量降低到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达到防护目的。屏蔽防护的要点是在射线源与人体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射线的屏蔽材料。

对于X、γ射线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铅板和混凝土墙,或者是钡水泥(添加有硫酸钡-也称重晶石粉末的水泥)墙。

以上就是有关

电离辐射的防护的三大原则,

电离辐射防护遵循这三大原则,

就可以让电离辐射的伤害降到最小。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科

编辑:李智豪

校对:徐继君

审核:桂骁

实验室安全环保实验习惯教育(环保公益课堂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