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三兄弟中,鲁迅当然最为有名,其实就是二哥周作人,他们两兄弟同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中国的文坛上两颗炫耀的星星。唯有周建人名声不显,没有走两位哥哥已经成功的道路。

鲁迅和周作人因为求学的缘故,离开了家离开了自己的母亲,在家中,唯有周建人陪着自己的母亲。周建人未能像两位哥哥一样外出求学,他甚至都没有怎么上学。但相比于两位哥哥,周建人似乎格外聪明一点,他一切都靠自学,而且学有所成。他甚至还在家乡学校教过书,也可见其学习能力之强。他后来甚至还做过大学生物学教授。

正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自己勤学的精神,周建人在生物学方面才有所建树,虽然未能成为科学家,但是一名科普学者却是绰绰有余的。

鲁迅的三兄弟往事(周建人是学霸自学成才)(1)

周建人因为在北京受到了信子的排挤,并且看不起他,他便在哥哥的帮助下来到了商务印书馆工作,更加潜心研究生物学。从此他在上海也经历了与两位哥哥们完全不同的生活轨迹,更接触了一些进步人士,并且受到了极大的熏陶。

周建人的政治觉悟很高。在大哥鲁迅去世后,周建人便没有了引路人,前路只能靠自己。鲁迅的去世,对这个大家庭的打击特别大。一是鲁迅母亲受到极大的打击,鲁迅在她就有安全感,鲁迅去世后,鲁迅母亲连安全感都没有了。二是周作人也没有了引路人,即使和大哥翻脸,但是周作人依旧会看大哥的脸色行事。但是哥哥去世,再没有人给他建议,再没有人做他的靠山。所以后来做周作人走了一条令人唾弃的道路。但是周建人却一直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周建人在上海工作期间,屡次要求芳子到上海和自己一起生活。但是她的姐姐信子很刻薄,看不起周建人,不准她去,说去上海肯定要受苦。芳子性格软弱,姐姐信子这么说她就怎么做,以至于断送了自己的幸福。

后来周建人便遇到了自己人生路上真正的知己王蕴如,二人关系极好,还生了三个女儿。周建人每月要将工资的一大半寄给芳子,所以和王蕴如的生活也很艰苦。

但后来周建人带着王蕴如回京贺母亲80大寿,很不幸大吵了一架,他的一名儿子还拿着刀要砍他。后来周建人就断了芳子的生活能源,芳子只能带着儿子跟着周作人一起生活,生活也是蛮辛苦的。更苦的是,因为没有周建人的陪伴,他和芳子生下的孩子过得都不太惬意。

后来周作人投靠了日本人当了汉奸,但是周建人却成了反日先锋。他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这一点与周作人的行为有相当大的反差。

正因为周作人投靠了日本,周建人的小儿子因为不喜欢二伯的做法,他自己也无法获得父亲的关爱,内心郁闷,就选择了自杀,这是周建人一生的痛。他对芳子及其三个孩子亏欠甚多。

抗战结束后,周建人和马叙伦等人筹建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拥护党的主张。在1948年初,周建人冒着极大的风险加入了党组织,同年秋全家秘密到达了解放区。周建人在历史的关键时期,他都站对了组织,没有盲从。

周建人最后活了96岁,他和王蕴茹的三个女儿也学有所成,生活幸福。这也正是三个女儿有父亲母亲陪伴和关爱之故。如果周建人能妥善处理好芳子及其三个孩子的关系,也许他这一生将更加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