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相关试题(红楼梦试题精选)(1)

41. 《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写贾元春游赏大观园时,“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并要求诸姊妹和宝玉给大观园中富有特色的建筑题匾赋诗。这些居所,后来分给黛玉、宝玉、李纨、宝钗等人居住。

居所的名称、环境与居住者的性格有怎样的关联?请任选一处居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

示例一:“有凤来仪”后定名为“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黛玉因此得号“潇湘妃子”;院内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清新幽静。“潇湘”一词暗含了传说中舜的两个妃子为死于苍梧的舜而泪染青竹的典故,隐含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

示例二:“红香绿玉”后定名为“怡红院”,是贾宝玉的住所,宝玉也因此得号“怡红公子”;院内种有西府海棠和数株芭蕉,海棠花红,芭蕉叶绿;这里的“红”,还可以理解为女孩子的代称,贾宝玉以怡红公子自居,暗含了他尊重、关爱女性的性格特征。

示例三:“蘅芷清芬”后定名为“蘅芜苑”,是薛宝钗的居所,宝钗亦因此得号“蘅芜君”;蘅芜苑内有各式山石,许多异草,初看无味,细品却不同寻常;隐含了宝钗看似安分守拙而实则颇有心机的性格特征。

42.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③“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同中迥异”的人物。上述三段话中都有“妹妹”,请分别说出出自谁人之口,并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答题示例:

第一问:这三句话分别属于王熙凤的“奉承语”、林黛玉的“吃醋语”、贾宝玉的“痴情霸道语”。第二问:王熙凤善于逢迎,她每天事务繁忙,风风火火,她的语速快且多是短句,但她会千方百计的哄老祖宗(贾母)开心、讨老祖宗的宠爱;林黛玉猜忌多疑,所以语气中含酸意,她最介意的是薛宝钗和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高低,因为她明白,薛宝钗无论家境人品还是才华容貌都不逊色于自己,而且更有“金玉良缘”的舆论造势,所以黛玉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衡量着宝玉心里的爱情天平到底是倾向于“姐姐”还是“妹妹”;贾宝玉对林黛玉一往情深,时时说出痴语,而“林妹妹”这三个字每天不知要在心里想多少遍,嘴里说多少遍,特别是在二人拌嘴后,见着黛玉哭泣,这宝玉便“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要将“林妹妹”喊上百遍千遍。

43. 《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

解析:

结合作品内容举例恰当,1分;分析合理,5分(其中分析取名的“俗”1分——可从取名的选字、用词等角度展开,分析取名的“不俗”4分——可从取名中暗示的人物性格、命运,小说情节、主题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1)林黛玉的字“颦颦”用词非常简单、省力,而且是贾宝玉胡诌的《古今人物通考》中的,可谓是俗了;然而又暗含了林黛玉的特点,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黛字与颦字相互交通,勾勒出林黛玉眉中有情,眉中有愁,似蹙非蹙隽烟眉的特点,间接衬托了黛玉多愁的形象,暗合书中“千红一窟”的主题,可谓不俗。所以我的理解就是这些名字可能看起来用字平常、通俗易懂,但可能暗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和人物形象,点出命运,大有深意,回味无穷,谓之不俗。

(2)贾巧姐的巧字是刘姥姥取的,由于生在在乞巧节,取了巧字,看似平常通俗,却暗含深意,巧姐——逢凶化吉都从巧自中来。后文中,她被舅兄卖走,却被刘姥姥救回,嫁与板儿,一个巧在为后文埋下伏笔。“俗中不俗”,即指名字通俗确有对文章,后续情节有暗示,对人物的身世有总结之用处。

44.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望,临走时对袭人说:“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有的版本在“不必”前加了一句“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 对于塑造薛宝钗形象来说,你认为这一句加好,还是不加好?请结合上文及原著其他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由。

解析:

人物形象:可指人物的外部形象,也可理解为人物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具体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内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内心中的具体反映。

解题思路:

明确观点 宝钗人物形象概括(1 1分)

结合上文(题干)分析 扣住宝钗形象特点谈理由(1 1分)

举出原著中其他相关情节 扣住宝钗形象特点分析(1 1分)

作答角度:

加入好:可从宝钗为人细心体贴、善解人意等方面作答,如“悄悄的”三字可表现出宝钗为人处事思虑周全一面;不加好:则可以从宝钗端庄稳重、娴雅清静等方面作答,如前文宝钗已经在宝玉面前失态,不会再对袭人说出此种有私相授受之嫌的话。开放性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思路:

明确观点 宝钗人物形象概括(1 1分)

结合上文(题干)分析 扣住宝钗形象特点谈理由(1 1分)

举出原著中其他相关情节 扣住宝钗形象特点分析(1 1分)

作答角度:

细心体贴、善解人意(原著中其他相关情节:要具体)

帮湘云设宴、为邢岫烟取回棉衣、替贾母点戏(戏彩蝶)……

端庄稳重、娴雅清静(原著中其他相关情节:要具体)

劝宝玉读书、咏海棠诗、劝黛玉不要读《西厢记》……

答案示例:

我认为加入这一句不妥,不符合宝钗端庄稳重的淑女形象(2分)。在探望宝玉时,她已经因为说出心疼宝玉的话而自悔失言,此时叮嘱袭人,只会让她好好照料宝玉,不会说出“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这样有私相授受嫌疑的话(2分)。在《红楼梦》中,宝钗始终是一个极其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女性,不会做任何逾越礼教要求的事。她不与宝玉玩笑,更因金玉之说时时远着宝玉,在咏白海棠时,她写下的“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的诗句,这是对身份的自重,也被李纨评价为“含蓄浑厚”。考虑到这一点,宝钗自然不会说出题目中的话来。(2分)

45. 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众多评价。其中脂胭斋对王熙凤的评价较为全面,既赞“凤姐无私”,也言其“可怕可畏”,又贬其“奸酸刻薄”,还评其“极不义气”,更称其为“贾宅第一罪人”。请任选其中一种评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案示例:

(1)评价王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1分)秦可卿死后,宁国府无人能担起操办丧事的担子,王熙凤不畏困难,答应贾珍请求,协理宁国府,整治丧事,不偏于爱恶,确立规矩,秉公办事,将宁国府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短时内一概都解决了。熙凤因无私而能更好地施展才华,因而评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4分)

(2)评凤姐为“贾宅第一罪人”不恰当。(1分)脂胭斋评王熙凤为“贾宅第一罪人”主要是因其使各种狠毒手段阻止贾琏娶尤二姐,而不顾贾家香火延续。虽然王熙凤阻止贾琏娶尤二姐一事的确表现出了女性的嫉妒、自私和狠毒,是一大罪责,但因此就断定她是“贾宅第一罪人”是不恰当的。贾府真正“第一罪人”绝非是某个个体,而是穷奢极侈、吃喝玩乐、养尊处优、声色犬马的府中掌握者,是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代不如一代的子孙,是滥用职权、损公肥私、离心离德的贾家上下,其中包括贾府众多仆从。将所有人的罪责归于王熙凤是不公平的,不恰当的。(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