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古书讲纲常,有几种不同说法,如《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有“三纲五纪”,《礼纬·含文嘉》有“三纲六纪”(《白虎通义·三纲六纪》引),《论语·为政》马融注有“三纲五常”。

“三纲”是法三才(天、地、人),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配五行,即“仁、义、礼、智、信”。

“五纪”可能就是“五常”,但董仲舒没有解释。

“六纪”,是配六合,即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则是父子、夫妻关系的延续。

君臣之纲,现已变形,可请领导、老板去研究,这里不必谈。我要说的是父子之纲和夫妻之纲。父子之纲,下面还有父女之纲。夫妻之纲,下面也有母子之纲和母女之纲。

家,总有夫妇之匹,夫妇总要生孩子,男女是构成要素。当然,还有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真假阴阳人、性倒错者和同性恋者。一阴一阳之谓道,和纲常有相似性。香港人好讲八卦。纲常也是八卦,即由一男一女,按夫(或父)、妇(或母)、子(或女)组成的八卦,老阳老阴,少阳少阴,谁在下,谁在中,谁在上,可以有八种组合,好像阴阳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变化无穷。

西方的礼仪场合,男女挨着坐才是正常。饭馆里,男男挨着坐,女女挨着坐(特别是横着坐,坐在一顺儿),会被怀疑同性恋。中国人,男人和男人扎堆,女人和女人厮混,很正常。“男女杂坐”,反而属于淫乱之风,只有妓院才如此。斯坦福大学有个同性恋雕像,很著名,形象是什么样?不过是两个男的站着聊天,两个女的坐着聊天,如此而已,我们觉得挺奇怪(图五○)。同样,清道光年间,福建人林鍼到美国,看见美国人“男女出入,携手同行”,“浑浑则老少安怀,嬉嬉而男女混杂”,也非常惊讶(《西海纪游草》)。男人和女人打交道,中国和西方不一样。

中国的男女有别,造成一种格局,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内外是两个世界。男男一个世界,女女一个世界,西人以为同性恋。上流社会尤其明显。小孩的成长分两段。最初是在深宅大院里。男人在外做事,把老婆孩子圈家里,小孩都是在脂粉堆中长大,和皇帝一样,“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然后,才交老师调教,逐渐走向社会,即男人的世界,外部的世界。教养顺序,是从内到外,先女后男。读《我的前半生》,皇帝从小到大,生活环境是如此。读《红楼梦》,生活环境也是如此。

这种内外有别,前后相反,对倒转纲常很重要。

现在的驯化,主要是惯。人都是惯坏的。

惯,就是动物园式的教育,宠物式的教育,拿小孩当宠物,一味溺爱,好吃好喝,不加训练与管束,一旦投入战场,内外反差太大,非常危险。古代兵书说,将军应爱兵如子,“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但光爱行不行?不行,还得有点规矩,“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孙子·地形》。

父母宠孩子,惯孩子,麻烦是一辈子。心理学家说,儿童的心理特点基本上是形成于五岁以前。五岁以前惯坏了,撒泼打滚,哭闹成性,就扳不会来了。

古人对宠、嬖二字的使用,远较今日为广。凡养之畜之,爱之喜之,临之御之,役之使之者,都是宠物。君畜臣,男人宠男人,叫外宠;御后宫,男人宠女人(爱屋及乌,以及于外戚、宦官),叫内宠。储君的废立,经常取决于国君对女人的宠爱。

中国古代有来自东夷和西域的女国传说。女国并不是只有女人的国家,而是由女王统治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欧洲一直有,如英国就有不少女王(法国不允许)。但他们没有一夫多妻制,继承制度也不严密,很多女王是由父族产生,即先王的女儿或侄女,甚至包括非婚生的子女,而我国的女主则是由母族产生,即先王之后、新王之母,或先王的其他配偶、新王的诸母之一。我国历史上,女皇绝少。真正的女皇只有一个,就是江青喜欢的武则天。

其他,如西汉的吕后,北魏拓跋族的祁后和冯太后,还有辽代的萧太后、清代的慈禧太后,只是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她们当中,不少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皇后,这个现象值得注意。特别是北魏前身,鲜卑拓跋部的皇帝,很多都是由太后废立,权力非常大。特别是祁后。祁后临朝,“时人谓之女国”(《魏书·皇后列传》),也就是说,把她视为女王。女性在北方少数民族,地位比较高,主要是因为,部族林立,通婚关系很重要,每个女人,背后都有强大的支持,娘家很厉害,比《左传》更有古风。历代和亲,内在冲动,总是胡胜于汉,汉族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冲动。唐朝出女皇,也与李唐、鲜卑的通婚有关。山西自古多胡气(如晋、戎通婚),这是有传统的。

近读田余庆先生的《拓跋史探》(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主题是北魏历史上的子贵母死,以及其他相关问题,非常有趣。这些问题正好说明,女权和男权的斗争,在由胡入汉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表现。汉族的制度,特点就是“大一统”,什么都整齐划一,和西洋史大异其趣。男权绝对强大是它的特点。鲜卑的制度和这样的制度相比,反差太大,所以才会痛下决心。

田先生说,北魏入主中原前,其部族融合和统一,仰赖于母族,其实是母强子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野蛮地区的妇女地位特别高。北魏入主中原后,正好相反,为适应绝对男权的汉族继承制,北魏道武帝,依托汉武杀钩弋夫人而立其子的故事(我们的发明权在先),定下子贵母死的制度。子贵母死,就是在新主即位之前,把他的母亲杀死,这种制度实在太残酷。

中国历史上的女主,一般都是扮演女周公的角色,就像顾命大臣是模仿男周公。他们都是以辅弼幼主,作为临朝称制的借口。田先生说,北魏的皇太后有三种,一种是当朝皇帝的生母,一种是生母以外的先帝配偶,一种是奶妈或保姆。这三种人都有可能当太后。第一种太后要依制赐死,没有机会干政,但后两种是漏洞,总不能都过河拆桥,杀鸡取蛋,还是可与当朝皇帝并存。其中如冯太后,就是属于第二种。她正是利用子贵母死的制度,杀死自己的对手,才得专政事。

野蛮地区比我们更尊敬妇女,但为了适应我们的制度,他们却发明了如此残酷的继承制度。离散旧部,编户齐民,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

倒转纲常

女的不嫁人,男的倒插门。儿子不养爹妈,只养岳父和岳母。或从女方讲,媳妇不养公婆,只养爹妈。孩子的姓氏、民族随母亲。娘家打败婆家。这种现象,没准是潮流。

纲常也有例外。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体现的是男性统治。它有个很大的漏洞,即母子关系是模糊地带。母为子纲,没人这么讲。但照传统的孝道,儿子总不能摆在妈妈之上。李逵上山,也得先去背他妈。当强盗的都懂这个道理。这是男尊女卑的惟一例外,也是倒转纲常的突破口。

儿子是母亲所生,儿子是母亲所养,儿子应孝顺母亲,儿子会代替父亲。这里已经包含着颠覆,柔弱胜刚强。

男女关系的问题根源(男女关系其实是哲学问题)(1)

上述纲常,完全可以反过来读,即母亲溺爱儿子,导致败家子颠覆父权。读法是,母为子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女性颠覆男性,这是一种和平路线图。中国古代的女主,主要是用这一条。

还有一种倒转纲常,是败家子利用母亲的溺爱反制母亲,又借母亲的淫威反制父亲。读法是,子为母纲,母为父纲,妻为夫纲。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小皇帝,他们都深得要领,你怕什么,我就干什么,首先是从妈妈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