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唐垂拱二年建置,自古人文璀璨。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公园、南靖土楼、云洞岩等景点。

闽南这块美丽的水土上,私藏有绝美古村落值得欣赏。一起来看看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

芗城区天宝镇洪坑村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3)

天宝镇洪坑村(古称“鸿湖村”), 占地面积约130公顷,是明末清初古村落。主体是一字排开的7座三进、五进大屋,每座大屋的两侧各有两排单层护厝。古屋墙基以大条石砌成,墙壁以青砖砌成,当地人称“青砖石壁脚”。大屋与大屋、大屋与护厝、护厝与护厝之间都有小路相通。村内共有4条石板街道,18条排水沟,8口古井,村落的前后各有两口池塘。整座村落格局完整,布局奇特,错落有致。洪坑村内大小道路纵横交错,有如迷宫。洪坑村最具代表性的是“鸿湖乐居”圆土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鸿湖乐居”是一座圆形的三屋石楼,窗、梁、壁上遍布着图案精美的石雕木雕,楼中央有一口八卦型石井,井深不可测,水清澈甘甜。这口井有数百年历史了,古井能供数百人生活,并且从未干涸过。土楼内的每户人家都住三层“楼中楼”,每间房的大小、结构造型完全一模一样,不分尊卑。二楼墙壁上设有枪眼,能对外面射击而外面却打不进楼内,祖先们一旦遇到兵匪战乱,就关上大门备足粮草,汲取井水生存,半年之内生命无虞。土楼作为普通民居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冬暖夏凉是其重要的一个特点。村内还保存着一块刻于清康熙年间的“鸿湖社会禁牌”,堪称漳州最早的乡规民约石碑。碑上刻有族人禁止犯尊、欺弱,窃取财物,私自盖屋作厕、私自放养鸡鸭等内容。村民们一直把这条村规视为祖宗遗训,牢记在心,很少有人擅自破坏这些规约。

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4)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5)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6)

埭美古村于明景泰年间(1450年)由开漳圣王陈元光第31代孙陈仕进在此开基,至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全村共有保留完整的276座古民居,其中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有49座。埭美古村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闽南古民居建筑群。硬山式曲线燕尾脊的屋顶,红瓦屋面,红砖墙体,石砌底基的闽系红砖建筑风格,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整齐划一,被誉为“闽南第一村”,福建省城乡规划界至今有着“一张规划管五百年”的赞誉。

埭美古村四面环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埭美古村四周环水,内河水系长达3.2公里,环绕着整个村庄,从空中俯瞰,蜿蜒的河道就像一条银龙盘踞在古村落,也因此获得了水上古民居--“闽南的周庄”的美誉。明末清初,村民通过环村河这条黄金水道把农副产品运输到外地贸易,也因此成为以“月港”为龙头的“漳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里至今保留着明末清初的古码头遗址,是村民与外界联系的历史见证。

埭美古村融合了“开漳圣王陈元光文化”、“朱熹高徒陈淳理学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闽南本土特有文化”等四种文化,它的宝贵之处既在于保护完好的古厝、古树、古庙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于悠远深厚的历史人文精神。如今埭美古村已名扬海内外,天后宫、跨河古榕、前后祠堂、三王公庙、南溪古码头遗址和笔架倒影、家风堂等十多个景点伴随着古老的传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漳浦县湖西乡城内村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7)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8)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9)

漳浦湖西乡城内村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诒安堡,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太常寺卿黄性震捐建,聚族而居的城堡,全城平面作锁形,周长1200米,城墙以条石构筑,中间填土,城墙内侧每50米设登城石阶,全城共二十四条,城转角处建二座敌楼,楼深宽各3米,突出于城墙之外,全城设四座城门,正门南门称“诒安”、东门称“迎曦”、西门称“毓秀”。城门石构,券顶,门洞内宽深均4米,上建城楼,单进单开间,内侧木构,楼顶台梁木结构。悬山顶,楼两边各设一组登城石阶,其中北门没有建城楼,且长期封死。于南门到西门前开凿护城河,河宽30米。诒安堡的规划布局是古代城池建设的典范,是封建大家族在建筑观念上的典型反映。

诒安堡取“艮坤寅申”坐向,规划了明确的中轴线,南门位于中轴线上,北门位北但略向西偏,为主楼的建造留出了位置,门内侧中轴线上建大宗祠堂为明座、次座分列大房、二房的府第,稍座为东轩,西轩,前作大埕, 城形成了前低后高的稳定效果,主楼与大宗之间为大片空地,而小宗祠堂则设置在中轴线以西。为大宗祠后侧留下了空间,保持了大宗祠堂作为一个对外的礼仪区的的庄严和气派。以小宗祠堂为主座,受气堂等为次座,以及顶埕大厝,贻燕堂等堂屋连为整体,前设大埕,泮池,周边设勉求轩等,又有永福堂,侃庵堂以及园林、水面。诒安堡于1984年4月经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霄县和平乡内洞村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0)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1)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2)

内洞村处于虎鼻山鼻尖位置,背靠绵延的虎鼻,左右侧为起伏的石笋山和大坪山,远远望去,地形地貌恰如一把金交椅,代表了先祖追求稳重的品格,美丽的西溪绕村而过,构成了山、水、村的和谐交融;另外一方面,内洞村处于大乌山山脉的脚下,山上居住的主要为客家语系,再往外居住的主要是闽南语系,内洞村正好处于客家人和闽南人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两大族群交往的一个结合点,建筑风格、语言、服饰、饮食都体现了两大族群的有机融合。

内洞村依山而建,处于虎鼻山的鼻尖位置。在鼻尖的中间部位有一块平地,平地中有一口古井,吴氏先祖就以这个古井为中心,修建起了圆形土楼,土楼也逐步发展成为村眼,围绕这圆形土楼,依托地形和山势,逐级而上、错落有致成辐射状散开分布着融合客家和闽南风格的排楼、长龙楼、石头屋,形成众星拱月的独特景观。数百年来,吴氏子孙在这个村落繁衍生息,民居保存完好,如今,也未受到现代建筑的冲击,村民们依然居住在各式老建筑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静祥和。

传统文化包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刀山过火海,至今保存连续性达100年以上,十二世祖为抗匪扰,习上刀山、过火海以彰显勇气宣扬武力,全村参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圣王巡安(参与),起源于1300多年前。抬开漳圣王陈元光塑像巡游全村,祈求保境安民;以及抢伯公,每年春耕前在村里水田里争抢土地伯公,寓意春耕开始,土地恢复生产,希望风调雨顺。

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3)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4)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5)

西潭镇山河村坐落于诏安县县城西北十里处,村落总面积325亩,建村于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全村有781户,现有人口3211多人,单姓沈氏。源远流长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山河村内不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震山祖祠,以及震山大寨、大夫第祠堂、叶太恭人祠、沈氏家庙、文山祖祠、友敬祠、“五马拖车”等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更有乾隆皇帝圣旨、清代古字画、“三世将军”、“四世大夫”古牌匾等文物。2012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山河村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2015年列入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

山河村有史以来就以文化村、文明村而闻名。人口繁盛,物产丰富,文化昌炽,名人佳传绵延不断,传统文物、宗祠古寨独树一帜,英贤慈孝典故、民俗风情名闻遐迩。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在山河村震山大寨前灰埕举行的从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习俗“游火烛”更是纳入了诏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的“上为国下为民,出尽忠入尽孝”的沈宝善名言也激励着山河村历代人承前启后、以先贤为范,奋勉忠孝、自强不息。山河人文历史悠久,旧称山宝雷。建村于清康熙年间。山河传统村落中保留有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印迹厚重。历史的演进,形成了古村落多样的风格。如,建筑规模宏大的震山大寨是我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居民最多的方形古寨。

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6)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7)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8)

钟腾村是革命红色老区重点村,距县城24公里、镇区6公里,国道357穿村而过。全村有18个村小组661户2062人。近几年,霞寨镇充分调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扎实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充分保护和挖掘该村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无可替代的文化积淀,使得该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成为省级生态村、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之一,跻身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并入选“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

平和钟腾榜眼府也成为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涉台文物,其为清朝辛丑科(1781年)武进士、钦点榜眼黄国梁的府邸,至今已200多年,府第占地总面积达10余亩,以砖木结构为主,是漳州市民间仅存的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府第。近年来,该村以规划着眼长期,聘请权威机构编制完成《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村庄规划》和《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积极申报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倾力古建筑修复,全面抢修“一府三楼”(榜眼府、朝阳楼、余庆楼、永平楼)及其附属建筑,已完成榜眼府、榜眼私塾、倒塌土楼27间房屋的修复以及家风家训馆的布置等,目前正在实施榜眼府文化广场及停车场项目以及“柚见榜眼”蜜柚观光园项目,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榜眼励志精神体验馆、土楼改造、江湖体验街、榜眼武艺闯关园、榜眼文化励志景观道等,旨在打造独具一格的武榜眼府文化大观园。

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19)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0)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1)

塔下村位于书洋镇西部,县道 562(梅塔线)穿境而过。距书洋镇约 15 公里,南靖县城约 55 公里。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张氏先民到此开基后,沿沟谷两岸陆续建造了50多座方圆土楼,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蛇形排布,整个村庄高大雄浑,气势恢宏。清朝末期,受地理环境之限,村人又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山村“小桥流水人家”奇妙景观。塔下村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 15 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闽南周庄”、“太极水乡”。2003年入选福建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入选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

塔下村历史悠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德远堂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裕11处,不可移动文物8处,19处历史建筑。其中建于明朝弘治年间的殿堂式“张氏家庙”――德远堂。宗祠前有半圆形池塘,塘边分别竖立着23根高达10米的石龙旗,也称石旗杆,最具文物价值。据考证,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一处石龙旗杆群。塔下的传统建筑为土楼,南靖土楼始建于 13 世纪 50 年代,历史悠久,以古老简单的大墙板和木夯为工具夯筑墙体,既能保证冬暖夏凉,又能保持寨内的湿度。塔下土楼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教化育人等功能,而且生活设施一应齐全,深刻地反应了塔下人的社会观、道德观、文化观和家族意识、民系意识。

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2)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3)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4)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上坂村,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这曾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误认为是核装置的田螺坑土楼群被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描绘成“天下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更绝的是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这么说“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以“五行”方位进行布局,方楼居中,三座圆楼和一座椭圆楼环绕四周。居中的方楼为步云楼,右上方的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又在周边相继建起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错落有致,成为最精美的组合群体。站立山脚仰望,土楼群横空出世,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奇异秀丽,美不胜收,成为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名扬中外,令人叹为观止。

清晨里的田螺坑云雾缭绕,五座土楼时隐时现,如梦似幻。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写下了律诗《田螺坑土楼赞》:“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它代表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成就和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田螺坑村被列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田螺坑村被列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山重村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5)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6)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7)

山重村四面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为80%。该村利用山区的资源优势打造“梅李之乡”品牌特色。每年春节前后,万亩梅花、桃花、李花盛开,吸引厦漳泉等地的游客到来观赏。千百年来,重重叠叠的大山阻碍了山重与外界的交通,村中因此保留了众多风貌独特的古建筑和古树,有宋代石佛塔、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昭灵宫、薛氏家庙、盂宁堡、子龙庙、千年古樟、夫妻树和水云间古树群。

这里还有被誉为“闽南第一瀑布群”的寻梦谷、玛琪雅朵花海,还有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文革实物展馆-文革历史展览馆。山重村也荣获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十大最具潜力乡村旅游点、福建省首批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福建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福建省省级特色文艺创作摄影基地、福建省生态文化村、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山重古村落核心区坐落于山重村的中心,方圆约1平方公里,类似小城堡,它是薛氏开基祖先的居所,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原有四个城门作为出入口。随着社会的变迁,历史沧桑,现仅存北门和西门遗址。村落中的民居都是土木结构或砖石结构,双斜槽屋顶瓦片复盖,墙壁多是鹅卵石砌成的,巷道和庭院均采用鹅卵石铺成。村落设计独特,布局巧妙,整个村落鹅卵石小道错综复杂、四通八达。古民居里共有20条古巷,尤其以清代古巷道保存较为完整。古巷道的结构特点是左右两侧房子的外墙与巷路都用不规则的鹅卵石叠砌,又窄又深,纵横交错,相互穿插极,极似迷宫。

长泰县岩溪镇珪后村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8)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29)

漳州的古镇有哪些景点(漳州10处静美古村落)(30)

岩溪镇珪后村位于岩溪镇的中心腹地,该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五谷丰登”示范点、漳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长泰县“十佳优美村庄”等荣誉称号。村中现存有民居、祖厝、祠堂、宫庙、小学、供销社、古井、古墓等建筑类型,仅古民居就有100多处,多数是民国时期改建或扩建的,其中明清时期的民居有30余座。各类建筑类型齐全,每种形制均比较成熟完整,反映了来自久远时代的充满岁月的痕迹。

始建于唐朝的普济岩,殿内的“三公”塑像,香火燎绕,每年农历正月十七日、十八日,珪塘叶姓族亲在这里举办庙会祭祀活动,同时举办独具特色的“三公下水操”、跑街等民俗纪念活动。叶氏族人在百名高擎火把青年的簇拥下,踏过炭火,抬着神像跑街绕过村庄,路过每一户宗亲家门,都摆上丰盛的供品祭拜,并鸣放烟花爆竹盛情迎接……这一跑街活动一直延续到深夜。“三公下水操” 被誉为珪塘叶氏宗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每年都吸引周边数以千计游客前来观赏。叶氏族人以这种独特方式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君子”的抗元活动,表达族人对民族英雄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以弘扬爱国爱家的凛然正气。2008年6月,“三公爷下水操”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果说民俗活动是叶氏族人信仰的展现,那么,这片独特的闽南传统建筑群则凝结着叶氏族人的千古智慧与雄厚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