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诊断是现阶段包括大肠癌在内的所有肿瘤的诊断金标准无论是肠镜标本还是手术标本,最终诊断为大肠癌的都依赖于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不仅提供明确的癌症诊断信息,而且为临床医生制定诊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关键依据读懂病理报告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也至关重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肠癌一般怎么被发现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肠癌一般怎么被发现的(如何看懂大肠癌的病理报告)

肠癌一般怎么被发现的

病理诊断是现阶段包括大肠癌在内的所有肿瘤的诊断金标准。无论是肠镜标本还是手术标本,最终诊断为大肠癌的都依赖于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不仅提供明确的癌症诊断信息,而且为临床医生制定诊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关键依据。读懂病理报告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也至关重要。

一份完整的大肠癌病理报告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理号等,方便查找和核对病人信息。

第二部分是大体检查结果,是病理科医生对送检标本的肉眼观察和描述,包括肿瘤部位、肠段长度、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大小、肿瘤距离两侧切缘距离、肿瘤有无穿孔、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标本系膜完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和分组等。

第三部分是显微镜下的检查结果,是病理科医生运用显微镜对送检组织进行专业的描述。这部分信息较多,主要包括:(1)组织学类型。与普通腺癌相比,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也可按分化程度将大肠癌分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4类,分化程度越低,预后越差。(2)组织学分级。传统的4级分法分为1~4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级分法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组织学分级通常越低越好。(3)脉管和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是指肿瘤侵犯周围血管或淋巴管,神经侵犯是指肿瘤侵犯周围神经。若发现脉管或神经侵犯,则说明肿瘤侵袭性强,预后较差,同时有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4)环周切缘。“环周切缘”是指没有腹膜覆盖的肠壁“基底”切缘。“环周切缘阳性”是指肿瘤距离切缘不大于1mm,提示手术切除范围偏小,肿瘤可能没有切干净,患者的复发风险会增高。

根据病理报告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确定患者肿瘤的分期。肿瘤的分期通常用TNM分期来表示。T分期是指浸润肠壁的深度,用Tx、T0、Tis、T1、T2、T3、T4表示,Tx是指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是指无原发肿瘤证据,Tis代表原位癌,T1~T4表示肿瘤有不同程度的浸润,浸润深度越深,T分期越高。N分期就是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检测总数目以“/”分开,比如“3/12”表示共检查了12个淋巴结,发现有3个淋巴结中有癌细胞。转移淋巴结数目越多,N分期越高,预后越差。M分期是指远处转移,无远处转移即M0,有远处转移即M1。综合T、N、M分期,将大肠癌分期归为I~IV期,这是反映肿瘤进展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分期数值越小,说明肿瘤发现越早,预后越好。简单来说,I期和II期相当于早、中期,皿期和IV期相当于中、晚期。

随着技术的进步,常常还需要对大肠癌标本进行一些基因检测(如RAS和BRAF基因突变等),以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信息,为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