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一锤接着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2013年2月,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对“钉钉子精神”详细阐述,并在之后多种重要场合提及10余次“钉钉子精神”作为反复强调的工作作风和破题方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也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

“一锤一锤接着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2013年2月,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对“钉钉子精神”详细阐述,并在之后多种重要场合提及10余次。“钉钉子精神”作为反复强调的工作作风和破题方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也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钉钉子精神”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体现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大处着眼是一种眼光格局,小处着手是一种方法战略,两者结合体现着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找到突破口的工作规律,重在以关键点的突破,以点带面,推动全局。这一方法贯穿在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回顾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的疑虑,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从统一思想入手,一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成为全党上下解放思想、团结一心的法宝利器,有力推动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问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样找准了“锤钉”的突破口,以“八项规定”这个关键一招,小切口撬动大变局……实践表明,“钉钉子精神”中所蕴含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科学方法,是在复杂形势下打开工作局面、赢得战略主动的“撒手锏”利器。

横扫千军如卷席,“钉钉子精神”还是一种坚信能压倒一切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无畏态度与英雄气概。建国初期,面对美国不断施加的核威胁,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国情,毛泽东同志仍以超凡远见与胆略作出中国人不能受人欺负、“我们还要有原子弹”的战略决策,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宁肯饿肚子,腰带勒紧了,但中华民族却因此真正站立了起来。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明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8年时间里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放眼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国家敢于作出这样的承诺、敢于实现这样宏伟的目标。8年来,亲自部署“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党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最终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看准的事便一往无前做下去,我们党就是在这种说到就要做到的气魄与决心中,不断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步履铿锵地把历史推向前进。

找准方向铆足劲,“钉钉子”更是永不放弃的坚韧不拔意志和百折不挠精神。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被迫踏上长征之路时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娄山关激战后,重振旗鼓、冬夜行军继续北上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还是在新时代,抓了中秋抓国庆,抓了国庆抓新年,一锤接着一锤敲,“四风”不止纠风不停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篙不能松劲、一刻不能停歇,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的“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耳闻怎样的杂音噪音,我们党都意志坚定、决不动摇,在这种“钉钉子”般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中,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为大胜。

“钉钉子精神”还体现着动真碰硬、敢于涉险滩的顽强战斗作风。 从“上百个红头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到“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从“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到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历史性成就;从政府部门“刀刃向内”,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接连打响,背后都体现的是我们党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过硬作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就在这样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中,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和历史担当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道阻且长,行而不辍。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只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敲下去,一关一关闯过去,看准目标、稳扎稳打、锲而不舍,宏伟蓝图一定会化为美好现实。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2年第18期,作者:高婧 黄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