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能不能容得下是贫妾的本事(想想就要落泪的)(1)

文/婉兮 图/网络

1

爱会让人丢掉体面、丧失理智、尊严扫地、狼狈不堪。

看看那天的甄嬛就知道了。

她挺着大肚子求见皇帝丈夫,本来想替获罪的父亲求情,结果却无意中瞧见他写给亡妻的信。

“莞莞类卿,暂排苦思,亦除却巫山非云也……”

一字一句,深情款款。可对象却是另一个女人,甄嬛所扮演的,不过是一个可悲可怜的替身。

更可笑的是,那个男人还直言不讳地告诉她:能有几分像菀菀,是你的福气。

甄嬛跌坐在地,眼泪流了满脸,声嘶力竭地质问:究竟是我的福还是我的孽?

“这几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

甄嬛能不能容得下是贫妾的本事(想想就要落泪的)(2)

事实上,这一切早有征兆。

误穿纯元皇后旧衣那一刻,皇帝便让她见识到了雷霆震怒,也叫她了解到了什么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如坠深渊。

是一个无心之失,甚至被人暗中陷害。

可他根本不肯听她解释,张口闭口都是“大不敬”。往日情分全都置之不顾,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冷冰冰的嘴脸。

说到底,是甄嬛高估了自己的爱情。

想来也真可笑,替身哪儿有什么资格谈爱情?她存在的价值,不过供他缅怀寄托,将他的“痴情人设”继续下去。

不过,甄嬛是真心实意地爱过皇帝。

当年杏花微雨初相遇,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他对她倾注十二万分心血,就连宠幸都郑重其事地做足仪式:温泉赐浴、椒房独宠,处处彰显她与旁人的不同。

怎么可能不动心?

彼时的她,青春少艾年华正好,对爱情和婚姻都充满渴望,求的是“一心人”,盼的是“不相离”。九五至尊的温柔与霸气,基本满足了她对爱情的所有想象。

所以,甄嬛不屑于对丈夫耍心机,也不稀罕用手段去争宠。

爱情给了她十足十的底气,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2

第一次转变,发生甄嬛在小产之后。

她跟丈夫赌气,恨他不肯处置华妃,整个人都郁郁寡欢,为死去的胎儿耿耿于怀,不肯展露一丝欢颜,甚至谢绝圣宠,把皇帝拒之门外。

久而久之,皇帝也来了气。

他有他的不容易。

前朝与后宫相互制约,宠谁、偏向谁,根本就不能简单地被喜恶主导。

干脆就由着她困在死胡同,反正后宫女人那么多,像永远开不败的花儿——这朵蔫了,还会有另一朵如火如荼地盛放。

但甄嬛得到了什么?

她的坚持只换来欺压凌辱,若继续下去,可能就是冷宫住穿,把余生都结结实实地冻住。

但在被罚跪长街之后,甄嬛变了。

已见过冷宫嫔妃的惨状,也吃过失势的苦,明白了宫中弱肉强食,也看透了情爱的单薄。

所以,她往原本纯粹的夫妻之情中加了点东西。

精心地打造场景、制造偶遇,盛装打扮令皇帝眼前一亮,复宠复得漂漂亮亮。后来还欲擒故纵,刻意谢绝侍寝,吊着皇帝的胃口,制造一种求而不得的渴望。

类似今天的饥饿营销。

甄嬛能不能容得下是贫妾的本事(想想就要落泪的)(3)

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甄嬛轻轻松松夺走安陵容的宠爱,把一众嫔妃全都比了下去。

皇帝对她的宠爱比从前更甚,一时间风头无两,说是宠冠后宫亦不为过。

与此同时,他会与她讨论些朝中大事,对其胆识谋略都刮目相看,有时还会采纳她的建议,置“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于不顾。

到了这里,甄嬛基本拿捏住了自己的皇帝丈夫。

她长得国色天姿,且博览群书冰雪聪明,懂得揣度人性,也会分析局势,再加点温柔和顺从,降服男人并不难。

难的反而是真诚、纯粹。

再往后,甄嬛逐步摸清后宫的生存套路。她一鼓作气,吓傻了富察氏,策反了曹贵人,还狠狠教训了齐妃,最后斗垮了年氏一族,帮着丈夫去除心腹大患。

战斗力爆表有没有?

3

前半段故事,乍一看花团锦簇。

因为它的主调是“升”,就像后来流行的爽剧,女主角一路打怪升级,把障碍一个接一个地扫除。作为观众的我们,仿佛也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斗争。

但细细追究,还是能从鲜花着锦里,瞧出一丝所有若无的悲哀来。

因为,这与甄嬛的初心背道而驰。

她想要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式的心心相印,能赌书泼茶优哉游哉,而不是费尽心力地斗这个斗那个,把日子过成一个接一个的心力交瘁。

好在皇帝还爱着她。

至少表面是这样。

所以也认了,人间没有十全十美,或许,这本就是得一人心的代价。在我看来,这是甄嬛最后的底线。

这么一看,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执意要出宫了。

因为底线被突破,支撑着她的信念轰然倒塌。另一方面,娘家获罪、父母被流放,双重打击之下,甄嬛心灰意冷无心恋战。

哪怕皇帝已经承诺,不会因甄远道迁怒于她,他们还有机会去做一对恩爱夫妻。

但甄嬛铁了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经历过绝望的人就能明白,那是一种万念俱灰之下的自我放逐,恍若大彻大悟,只能用斩断尘缘的方式,来为自己求一个解脱。

4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那后来为什么又回宫?这不是赤裸裸的打自己脸吗?

我觉得有下面两个原因:

第一、父亲病危,而且是被人暗中加害;

第二、误认为果郡王已死,但怀了他的孩子。

责任感激发了求生欲,而求生欲直接催发行动力。所以,甄嬛强势回宫,把真心彻彻底底地抛之脑后。

有借刀杀人的意思,也有伺机复仇的意图。

昔日的爱人已经沦为工具,在他眼中是和好如初,在她眼中却是忍辱负重,“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刻,都让我恶心。”

至此,钮祜禄·甄嬛正式上线。

从前当然也不是傻白甜,但到底有几分真心在,总能窥见些你侬我侬的痕迹。

但这次,一切都变了。

其实早在甘露寺重逢时,皇帝就注意到了,他夸她说:许久未见,你的性子温婉了不少。

甄嬛只浅浅一笑,并不多说什么。

后来的一切,也证实了皇帝的判断。

她变得成熟而理性,不再斤斤计较、不再使性子赌气、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个替身。什么情情爱爱,多讲一句都嫌矫情。

他要宠谁,她浑不在意;他心系亡妻,她一笑置之;他怀疑她,她也只是力争清白,没有太多的伤心失望。

因为不爱了。

就像很久很久之前,沈眉庄所言,“即便现在他对我可有可无,我也毫不在意。”

爱情死去,希望和期待便跟着熄灭。那些小脾气小心思,自然也会被认真收起藏好,再不肯轻易示人。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交易与利用的关系,明面上深情款款,而背地里各自算计。

谁让心上人,已经沦为了局外人?

剔除感情色彩之后,事情反倒会简单许多、容易许多。

在此情形下,“熹妃”只是一个职位,不过在皇帝跟前打一份工,能对委屈坦然处之——毕竟期待和希望,都已经死了。

所以,甄嬛能够时时处处顺着皇帝的心,刻意做出温顺模样,仿佛戴一张“贤德”的面具在脸上。

皇帝却受用得紧,他对甄嬛的信任与日俱增,后宫大权一点点移交,最后甚至取代皇后,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

男人只道是时光磨平其棱角,却不知道反噬已经开始……

最后,甄嬛气死皇帝,将养子扶上皇位,仇报了、冤申了、心里的恶气也出了。

看上去,一切都圆圆满满,算是完美无瑕的一辈子。

甄嬛能不能容得下是贫妾的本事(想想就要落泪的)(4)

她做到了太后,她高高在上。

可她的脸上总挂着疲倦与悲哀,淡淡的,有心之人才读得出。

终究还是事与愿违的一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