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高考数学必备12种解题思想方法)(1)

1、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如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使用待定系数法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所求问题含待定系数的一般解析式;

(2)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

(3)解方程或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

(1)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

(2)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

(3)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

(4)利用几何条件列方程等。

2、消元法

中学阶段常用的消元法有三类:一类是直接消元。比如运算消元法、公式消元法等;第二类是间接消元。比如参数(换元)消元法等。第三类是综合消元。

1、直接消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和谐统一是化归的大方向。所以将条件和结论中诸多不同的元,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方式或者已有的公式直接消元,达到化简和计算的结果。

2、间接消元法:相对于直接消元法而言,间接消元法更注重整体把握,需要借助换元或引入参数来达到消元的目的。

用消元法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条件写成几个等式,并排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如果有一种量的数相同,就很容易把这种量消去;

(2)如果两种量的数都不相同,可以用一个数去乘等式的两边,使其中的一个量的数相同,然后消去这个量;

(3)解答后,可以把结果代入由条件列出的每一个等式中计算,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3、分离参数法

对于一些不等式恒成立、已知函数单调性求参数取值范围问题都可以通过分离参数,然后构造函数,转化求函数最值问题,对于方程根的个数问题、函数零点个数问题可以通过分离参数,然后构造函数,转化求研究函数交点个数问题,故从分离参数角度来说这类问题属于多题一解。

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即分离参数法。

分离参数法基本步骤:

第一步:对待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在能够判断出参数的系数正负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参数分离出来,得到一个一端是参数,另一端是变量表达式的不等式;

第二步:先求出含变量一边的式子的最值;

第三步:由此推出参数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结论。

分离参数法类型:常规法分离参数、倒数法分离参数、分类法分离参数、换元法分离参数。

4、整体代换法

所谓整体化策略,就是当我们面临的是一道按常规思路进行局部处理难以奏效或计算冗繁的题目时,要适时调整视角,把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入手,对整体结构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改造,以便从整体特性的研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5、配方法、配凑法

配方法:将问题看成某个变量的二次式,并将其配成一个完全平方与一个常量的代数和配的形式,以达到发现和研究问题性质的效果。此方法在解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及化简曲线方程中经常用到。

配凑法:为解答某些数学问题,常在运算或证明过程中巧妙地配上一些适当的数或式,凑成某一合适的形式,以使问题迅速解决,我们称这类解题技巧为配凑法。当题目给出的信息按照常规思路难以处理或结构差异比较明显时,常借助题目中的信息或特定的背景利用配凑法解决。

6、构造法

构造法作为一种数学方法,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方法,一步一步寻求必要条件,直至推导出结论,它属于非常规思维.其本质特征是“构造”,用构造法解题,无一定之规,表现出思维的试探性、不规则性和创造性.数学证明中的构造法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直接性构造法,一类为间接性构造法.

7、特殊化法

特殊化法通常是指在研究一般情况比较困难时,往往从问题的特殊情形(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特殊函数、特殊数列等)出发,为一般情况的解决提供正确方向的一种解题策略.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一般寓于特殊之中。

命题在一般情况下为真,则在特殊情况下也为真,命题在特殊情况下为假,则在一般情况下也为假.为此,可以在高考选择题中大胆运用特殊化法,为后面大题的解答赢得时间.特殊化法体现了思维的简缩性和快捷性。

8、坐标法

坐标法是数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将数学中的几何和代数巧妙地联系起来,使一部分问题的解决变得容易简单,很多试题,当你无法找到突破口时,使用坐标法会给你一种新的启迪和解题灵感。利用坐标法时,要合理建系,根据坐标运算和性质,建立等式或代数关系解决问题。

9、函数与方程思想

1.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含义 

(1)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 

(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

2.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1)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对于函数y=f(x),当y>0时,就转化为不等式f(x)>0,借助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不等式。 

(2)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 

(3)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 

10、数形结合思想

1.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时,要遵循三个原则:(1)等价性原则;(2)双方性原则;(3)简单性原则,具体运用时,一要考虑是否可行和是否有利;二要选择好突破口,恰当设参、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三要挖掘隐含条件,准确界定参变量的取值范围,特别是运用函数图象时应设法选择动直线与定二次曲线。

3.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

(1)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求参数的取值范围;(2)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方程根的范围;(3)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4)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几何意义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5)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6)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7)构建方程模型,求根的个数;(8)研究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性质等。

4.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试题中主要有以下六个常考点

(1)集合的运算及Venn图;(2)函数及其图象;(3)数列通项及求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及函数图象;(4)方程(多指二元方程)及方程的曲线;(5)对于研究距离、角或面积的问题,可直接从几何图形入手进行求解即可;(6)对于研究函数、方程或不等式(最值)的问题,可通过函数的图象求解(函数的零点、顶点是关键点),做好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

5.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着奇特功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2)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图求解;(3)在解答题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探究解题的思路时使用的,不可使用形的直观代替相关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11、化归与转化思想

1.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一般是指人们将待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答的一种方法.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实质是揭示联系,实现转化,用框图可以直观地表示为:

高考数学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高考数学必备12种解题思想方法)(2)

2.化归与转化思想在数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的转化、不同数学问题之间的互相转化、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等,各种变换、具体解题方法都是转化的手段,转化的思想方法渗透到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和解题过程中。

3.转化与化归思想遵循的原则:

(1)熟悉已知化原则: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以便于我们运用熟知的知识、经验和问题来解决.

(2)简单化原则: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或获得某种解题的启示和依据.

(3)和谐统一原则:转化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更符合数与形内部所表示的和谐统一的形式;或者转化命题,使其推演有利于运用某种数学方法或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4)正难则反原则:当问题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应想到问题的反面,设法从问题的反面去探讨,使问题获得解决.

12、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策略.对问题实行分类与整合,分类标准等于增加一个已知条件,实现了有效增设,将大问题(或综合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或基础性问题),优化解题思路,降低问题难度。

分类讨论的常见类型: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概念本身是分类的,如绝对值、直线斜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数学定理、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

(3)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对数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图形类型、位置需要分类:如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

(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

(6)由实际意义引起的讨论:此类问题在应用题中,特别是在解决排列、组合中的计数问题时常用。

分类讨论的原则:(1)不重不漏;(2)标准要统一,层次要分明;(3)能不分类的要尽量避免或尽量推迟,决不无原则地讨论。

解分类问题的步骤:(1)确定分类讨论的对象:即对哪个变量或参数进行分类讨论;(2)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类;(3)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4)归纳总结:将各类情况总结归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