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见的敬辞有哪些(古代的敬辞)(1)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使用的敬辞很多。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

(8)对尊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11)常用作敬辞的还有: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离开原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任职):委屈就任。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

【“雅”字一族】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

(12)其他敬辞。

【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

【包涵】:请人原谅;

【斧正】:请人改文章;

【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止步;

【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

【府上】:称对方房屋;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赐教】:给予指教;

【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

【璧还】:归还物品,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