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又叫陶渊明,字元亮,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赫赫有名的都督八州军事的大司马、长沙郡公陶侃。他的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和县令,但到了他这一代,家境已经开始衰落了。

桃花源记陶渊明在田园生活 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1)

陶渊明曾在实权官宦手下做过参军,因志向无法实现,又看透“专权、乱政、串权、斗争”的朝政乱象,就去当了彭泽县(今在江西湖口县)的县令,可刚到任八十多天,便因“岂能为五斗米的官俸,向乡里小人打躬作揖!”而辞官不做,回到家乡,开始了田园生活。在回乡的路上还写了一首辞,叫《归去来兮辞》。大意是:回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既然不想出仕而身已为官,为何不惆怅独悲!过去的虽然不可挽救,未来的却可以弥补。田园生活虽然简朴,但使人感到欢愉。回去吧,谢绝那世俗的交游。富贵本非我意,仙境也不可期及,只愿辛勤耕耘,或长啸赋诗。这首辞赋写出了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他的高洁志趣。

桃花源记陶渊明在田园生活 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2)

回到家乡后,陶渊明在南山种了几亩大豆,有一天天不亮他就下地锄草去了,一直干到天黑才扛着锄头往回走。弯弯曲曲的小路长满了野草,露水把衣服都打湿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地说:“衣裳湿了普不可惜,只要不违背我的愿望就行了。”回到家里边连饭也没顾得吃,就写了一首归隐田居的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不正是他现实生活的写照吗?!

桃花源记陶渊明在田园生活 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3)

于是当天夜里,陶渊明自斟自酌的喝了几杯酒,便躺下睡觉了,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仿佛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陶渊明独自一人划着小船去捕鱼,小船自由自在地随着弯弯曲曲的溪水走了很远很远,忽然面前出现了一片桃花林,真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穿过桃林,便是一座山,山脚处有个小洞,仿佛里面有光,他便丢了小船,顺着洞口走了进去。开始洞很狭窄,走了几十步,即豁然开朗,原来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村子。那里有一片平坦的土地,桑竹成行,阡陌交通,房屋也非常整齐漂亮。男女老幼悠闲自得的来来往往,他们辛勤劳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看陶渊明这个陌生客人,都很惊讶,一齐转拢过来问长问短,陶渊明都一一回答,他们非常高兴。又热情的邀请陶渊明到家里作客,杀鸡宰羊,备酒设宴,接待十分热情。谈论间陶渊明才知道,那个村子里的人的祖先,还是秦朝末年避乱时逃到这里的。从来也没有和外边交往过,根本不知道秦朝以后还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陶渊明在那里住了几天才往回走,在回家的路上做了很多记号,准备以后再去。回到武陵报告了太守,太守即派人跟着他找那个地方,结果怎么也找不到了。

正在为难的时候,突然一声惊雷把陶渊明惊醒了。他睁开双眼一望,原来是南柯一梦。他叹了口气,对夫人说:“倘若有一个人人爱劳动,个个过富裕、安定生活的天下,那该多好啊!”第二天,他就把这个梦幻写成了《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陶渊明在田园生活 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4)

陶渊明就是这样过着躬耕自给、隐居田园的生活。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辞赋。他的诗歌,那淳朴淡泊的田园风光,那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都开创了田园诗派的一代新风,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后来他与“周续之入庐山学佛、彭城刘遗民隐居匡山”,并称为“当阳三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