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加州鲈鱼如何养殖(池塘加州鲈如何养殖)(1)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凶猛的温水性淡水肉食鱼类,能够在1~36.4℃的水温内生长,最适的生长水温为20~30℃。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加州鲈,由于加州鲈具有生长速度快、适温广、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加上肌间刺少、肉质细嫩等优点,受到了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下面笔者对加州鲈池塘养殖技术与经验进行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养殖模式

池塘养殖加州鲈有混养和单养两种模式:混养模式池塘可以与罗非鱼、鲫鱼、四大家鱼的养殖池塘套养加州鲈,利用鲫鱼和罗非鱼容易过度繁殖的特性,可为加州鲈提供更多的天然饵料;池塘单养模式,鱼种的规格要放大一些,加州鲈一般在6cm互相残杀非常严重,故投放规格为8~10cm的鱼种。

二、池塘的选择与前期准备

池塘东西向,面积5~10亩,水深在2~3米,池塘应靠近水源、水质较好、交通方便,且饵料来源丰富的地方,配备1台自动投饵机,每5亩配备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1台,建好排、进水系统,做到能进能排,旱涝保收。

放苗前要进行清池和肥水,杀除有害生物,清塘药物可以使用生石灰、茶粕,池水抽干后晒塘15天左右,在放苗前15~20天进水15~20cm,使用生石灰浸泡带渣全池泼洒,放苗前10天使用8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至1米左右,保证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cm左右。

三、鱼种的选择与放养

选择大小在8~10cm的鲈鱼苗种,要求大小均匀、反应灵敏、无疾病、无伤口的苗种,一次性放足。每亩放养鱼苗2000~2500尾,池塘条件、技术、设备、资金条件好的可以投放3000~4000尾甚至更多。池塘水温达到20摄氏度左右即可放养鱼苗,鱼苗在下塘之前,使用药物进行洗浴,以杀死附着在鱼体肌肤和鳃部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常用的办法是用碘制剂、食盐水、中草药液等浸洗鱼体,同时不要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如孔雀石绿等渔药,也可选用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进行鱼体消毒。尽量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放苗,大风、暴雨天气不宜放。

池塘加州鲈鱼如何养殖(池塘加州鲈如何养殖)(2)

四、饲料投喂

加州鲈饲料主要有冰鲜鱼和人工配合饲料,而目前主要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搭配使用配合饲料的投喂方式。前期需要训食一段时间,每天投喂冰鲜鱼块,将鱼块高抛入水,引诱其向上抢食。训食成功后,就可以适当投喂配合饲料。冰鲜鱼的日投喂量占池塘鱼体总重量的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人工配合饲料占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投喂时掌握"慢、快、慢"的原则,先少投,待鱼群集中后多投,抢食缓慢后再少投,每次投喂三十分钟左右。

池塘加州鲈鱼如何养殖(池塘加州鲈如何养殖)(3)

五、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主要抓好水质管理和水位管理。加州鲈是典型的温水性鱼类,主食肉类,因而要求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避免水质过肥导致水质恶化。由于夏秋季节极易引起水质过肥,因此一定要定期加注新水,使用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30cm左右,7~8月水温较高时,要将水温慢慢提高。

六、病害防治

加州鲈抗病能力较强,在引进初期基本不患病,而后随高密度养殖的发展,养殖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也日渐凸显。鲈鱼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容易发病,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药物消毒,发现疾病及早治疗,重点防治肠炎病、烂鳃病、出血病、水霉病和寄生虫病。

坚持"防重于治,内外兼修"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杀灭养殖环境病原的同时增强其抗病能力,减少病害损失,保障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具体措施如下:

1、苗种消毒:苗种下塘前用10~2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浴20~30分钟;

2、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更换新水,每半个月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进行消毒,10~15kg/亩,杀灭病原体和细菌,保持水质良好;

3、科学投喂:投喂营养丰富的饵料,掌握投喂量,以防残饵细菌滋生,导致水环境恶化,添加肠道益生菌、免疫多糖到饲料中,增强加州鲈的肠道功能,提高其对饲料的吸收率,抑制致病菌生长;

4、从6月份开始,每月一次,将药物拌入加州鲈鱼饲料,3~5天为一个疗程,土霉素每天5~10克/50公斤鱼。另外,经常添加水产专用维生素,提高加州鲈免疫力,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防病的目的;

5、池塘一旦发病,要及时捞出病鱼,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并做好用药记录。

池塘加州鲈鱼如何养殖(池塘加州鲈如何养殖)(4)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专业水产知识,去关注可为渔业头条号!

欢迎留言评论,相互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