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母亲节,明天就是护士节,我想对这两个节日的主人们表示祝贺。

护士在我们的印象里大部分都是女性,都是或未来将是母亲。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情况下,广大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做了许多事情,我不能不在这个日子里向她们表示敬意。

无论古代中国还是古代西方,护士都没有形成“独立地位”。

虽然,有人说古代中国的护士被称为“药童”“女使”。但是,药童和宫中的“女使”更多的是“协助”医生制药、看病时拿药等,对于广大病患来说,药童的护理肯定也会有,但可以想见“病者”的地位以及疾病严重程度。

秋瑾经典故事(世界古代也无护士职业)(1)

西方在“护理”方面比我们其独立性更强一些,我们的“护理”主要是民间家人护理、宫廷宫女护理,医疗机构的“少数人护理”。西方也是如此,但在1096年到1291年的“十字军东征”中,因为医院骑士团的出现,就代表着医生和护士开始分流。

“护士”从什么时候出现?大部分人都要提到南丁格尔。南丁格尔生于1820年,英国贵族的后代,1854年10月率领38名护理人员加入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英方野战医院的救护工作。战争中,她率领的团队把伤员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因此,受到了西方世界的重视。

在其感召下,无论英法,还是老对手沙俄都开始重视护理工作,各国护理学会纷纷建立,1899年“国际护士会”成立。1910年,南丁格尔病逝。两年后,为纪念南丁格尔设立了“nurse节”。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传教士输入、中国在欧美日的留学生引入,nurse也进入我国。

“nurse”在“西学东渐”下进入中国,文武双全的秋瑾写作护理学专著

在晚清时期,中国的护理事业已经有了发展。同时,护理理念也被人认识到。其中,著名的秋瑾也是其中之一,作为革命家,自从1904年前往日本留学后,其思想获得了突飞猛进发展。推翻清朝就需要武装反抗,打仗就得有人受伤。因此,秋瑾便成立“共爱会”,其中之一就是学习救护工作。回国后,1906年3月,秋瑾教书的时候,也是讲授卫生学。

秋瑾经典故事(世界古代也无护士职业)(2)

在创立的《中国女报》上,他一边翻译《看护学教程》一边在报纸上发表,对于看护学,秋瑾对于社会上的“男尊女卑”“看护乃贱业”等观点进行批评。

她说:救死扶伤,无分彼此,斯博爱之旨也。惟习俗所锢,往往有视看护为贱业者,此则谬之甚者也……平时则看护亲子兄弟之疾病,以归于安宁;战时则抚慰出征军旅之伤痍,以振其勇……虽谓之益国便民之事业,亦非过语,何贱业之有?

秋瑾也同时回答了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例如“护士为啥女同志居多”等问题,她说:

(从事护士的人)非于医学之全部皆得其要领者不能;且即使学识全备,技艺娴矣,然非慈惠仁爱,周密肃静,善慰患者之痛苦,而守医士之命令,亦不适看护之任。

什么意思呢?就是护士需要懂基本的医学知识、救护知识;需要理解医生的“命令”并专业地执行;更需要仁爱之心、善于宽慰患者的能力、冷静细致的能力。所以,“女子之绵密周致”更适合做护理工作。所以,“常以女子为多也”。

1914年“护士”这个词被“创造”出来

1909年,“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在江西牯岭成立;1914年,改名为“中华护士会”,1922年加入“国际护士会”。同时不断的改名,先后有中华护士学会、中国护士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

秋瑾经典故事(世界古代也无护士职业)(3)

然而,“中国看护联合会”从1909年创立开始直到1928年伍哲英(1884—1960年,被誉为“护士之光”)女士担任理事长,才由一名中国人担任。1914年、1915年、1916年、1918年、1920年、1922年、1924年、1926年八位理事长皆是外国人。

在中国看护联合会发展过程中,有一位东南亚华裔女护士的贡献不能不提。她就是钟茂芳。

“护士”这个词在古代西方更多地理解应该是“护理”“看护”,它被翻译为护士,主要是1914年由钟茂芳建议而成的,也就在那一年“看护联合会”,这个中国第一家民间性质的护士协会被改名为“中国护士学会”。

她生于1884年,1909年从英国伦敦毕业后便回国工作。1914年,钟茂芳在参加第一全国护士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只有她一个人具有中国血统,并被委任为副会长。

还记得秋瑾管医生叫什么吗?医士。那么,“看护”“护理”的核心是“护”,“士”又是一种尊称,所以,“护士”二字非常贴切,也受到了当时的代表们的一致赞同。1915年,她就成为“国际护士会”的代表,其后定居结婚定居美国。

秋瑾经典故事(世界古代也无护士职业)(4)

我们的落后和被影响应该是“知耻而后勇”奋进追赶学习,而非失去民族自信心

中国看护联合会从建立之初,都是西方人的主管的组织,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人数、护理知识和经验都具备指导意义。当时间到了1928年的时候,我国国内的注册护士学校已经有126所,会员人数已经达到1409人。在从业人数、护理能力上,我们已经完成了“学习”阶段。

以从1914年到1944年都在中国看护联合会担任领导职务的信宝珠女士为例,她是1907年授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指派来华的护士,直到1944年才回国。他在1942年前都是“总干事”。

也就是说,从1942年开始,理事长、副理事长、总干事就都是中国人了。中国护士行业真正的大发展在七年后也到来了,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的护士行业真正到来。

可以说,中国自明宣宗内敛以来科技水平越来越被追平赶上,但因为各种原因到了1840年我们被西方打开国门。自此我们的许多知识、学问甚至职业都是从西方那里学来的。为此有人非常失望,反对一切对西方的霸凌行动表示反对,认为我们就该低下头。这没必要。

知识是没有国界的,正如我们没有因为我们有四大发明而藏着掖着那样。

秋瑾经典故事(世界古代也无护士职业)(5)

西方的各种知识也不是白给我们的!需要我们付出各种代价,过去是主权被侵犯、生命被剥夺、尊严被抢走;现在每个人都交了学费,当然这要除去一些人确实不用交等价物而免费甚至给美金的得到。

我们只需要记住:

知识没有国际!只有不断地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保持优先地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自轻自贱、感恩戴德完全没有必要。

101年前、71年前、42年前、现在,“五四运动”精神不变

宋仁宗极盛下的个人与天下:柳永、晏殊、范仲淹

英美为何在霸主互换中能基本和平?文化和历史统一是基础

,